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L型嫁接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植物嫁接,具体属于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l型嫁接法。、高接换种做为当前荔枝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技术和重要手段,其嫁接方法根据砧木的大小分为大枝嫁接和小枝嫁接,生产上进行大枝嫁接时常用的方法是‘挑皮接’,该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砧木与接穗只有个接触面,接触面积不够大,不利...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申请涉及植物嫁接,具体属于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l型嫁接法。背景技术:1、高接换种做为当前荔枝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技术和重要手段,其嫁接方法根据砧木的大小分为大枝嫁接和小枝嫁接,生产上进行大枝嫁接时常用的方法是‘挑皮接’,该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2、1)砧木与接穗只有2个接触面,接触面积不够大,不利于砧木与接穗的愈合;3、2)砧木挑起的皮部由于面积小,受力大而容易折断;4、3)砧穗贴合性不够好;5、4)嫁接成活率低,仅为40-60%。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l型嫁接法,通过增大接穗切口面积,减小砧木切口开口的方式增大接穗与砧木接触面积,进而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3、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l型嫁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4、s1,砧木处理:将嫁接桩上部平削,在嫁接桩平削口处,用嫁接刀纵切一刀,长度2~3cm,在纵切口的末端向右再横切一刀,长度0.5~1cm,形成l型嫁接口,下刀的深度应达到但不接触木质部,之后将砧木的皮挑离木质部;5、s2,接穗处理:选择直径小于嫁接桩的接橞,接橞上应含有一个以上饱满单芽,接穗上部、芽上方的剪口削切平整,接穗下部削切有四个切面,包括正向长切面、后侧短切面、左右两个侧面,正向长切面、后侧短切面、左右两个侧面顺次削切;正向长切面、后侧短切面夹角为30°~45°,且切面底部交接于同一条直线上,左右两个侧面上部、下部分别与正向长切面上部、下部平齐,后侧短切面的切面长度是正向长切面的切面长度的1/3~1/2;6、s3,安插与绑扎接穗于砧木上:将接穗从嫁接口的正中挑起的皮部后缓慢插入,接穗的正向长切面紧贴嫁接桩,后侧短切面紧贴嫁接皮,绑扎时,采用厚度为0.01~0.03mm的嫁接膜,将嫁接膜在砧木切口下方2cm处由下而上交叉缠绕,将接穗与嫁接桩固定及密封,同时将嫁接桩平削口及接穗芽上方的剪口均通过嫁接膜密封。7、进一步地,所述接橞为长5~8cm的荔枝枝干小段。8、进一步优选地,正向长切面的切削方法:从芽体下方0.5~1厘米处起刀向下平整地削去皮层,切削深度达木质部,长度2~3厘米,切面平滑,没有毛刺;9、后侧短切面的切削方法:自正向长切面的正背面起刀,削成的面与正向长切面的夹角为30°~45°,切面刚好与长切面交汇于一条直线;10、左右两个侧面切削方法:从与长切面上端齐平处开始切削,切削至接触短切面,但不改变短切面的形状,最终四个面从底部看为一个等腰梯形。11、此外,嫁接膜不接触芽体,且在接穗最上面的芽的上方打结固定薄膜。12、更加优选地,若树液流动快,出现较多伤流时,嫁接枝桩的下部、嫁接口下方通过嫁接膜缠绕固定一条导流枝,将伤液导出,避免聚集在嫁接口部位而影响接穗成活。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4、本申请采用的嫁接方法,将砧木切口由原来的“u”型改为“l”型,接穗切口由原来的两面削切,改为四面削切;15、1)砧木与接穗接触面相比较原来的基础上多了2个,共4个接触面,接触面积面大,有利于砧木与接穗的愈合;16、2)挑起的砧木因刀口只有两刀,不存在‘折断’现象;17、3)接穗嵌入砧木‘l’型韧皮部后,包裹性更好,接穗更牢固;18、4)嫁接成活率提高,为70-80%左右。技术特征:1.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 l型嫁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 l型嫁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橞为长5~8cm的荔枝枝干小段。3.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 l型嫁接法,其特征在于:4.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 l型嫁接法,其特征在于:嫁接膜不接触芽体,且在接穗最上面的芽的上方打结固定薄膜。5.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 l型嫁接法,其特征在于:若树液流动快,出现较多伤流时,嫁接枝桩的下部、嫁接口下方通过嫁接膜缠绕固定一条导流枝,将伤液导出,避免聚集在嫁接口部位而影响接穗成活。技术总结本申请采用一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荔枝大枝嫁接L型嫁接法,将砧木切口由原来的双侧切口的“U”型改为单侧加底部切口的“L”型,接穗切口由原来的两面削切,改为四面削切;砧木与接穗接触面相比较原来的基础上多了2个,共4个接触面,接触面积面大,有利于砧木与接穗的愈合,挑起的砧木因刀口只有横竖两刀,不存在折断现象;接穗嵌入砧木L型韧皮部后,包裹性更好,接穗更牢固,相比较现有嫁接方式提高嫁接成活率近20%。技术研发人员:侯延杰,秦献泉,李鸿莉,李冬波,邱宏业,徐宁,房晨,尤婧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3/27
- 上一篇:一种繁育叉角厉蝽的便携饲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业光伏温室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