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汐缸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潮汐缸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潮汐缸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涉及鱼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潮汐缸。、潮汐缸的主要作用是模拟海边潮间带的自然环境,以便更好地养殖潮间带生物,如招潮蟹、弹涂鱼、红树、碱蓬等。、潮汐缸包括主缸和滤缸。主缸内的水流入到滤缸内(此为主缸下水),经过滤缸过滤后的水重新流回到主缸内(此为主缸上水)。当主缸的下水流速大于上水流速时...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涉及鱼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潮汐缸。背景技术:1、潮汐缸的主要作用是模拟海边潮间带的自然环境,以便更好地养殖潮间带生物,如招潮蟹、弹涂鱼、红树、碱蓬等。2、潮汐缸包括主缸和滤缸。主缸内的水流入到滤缸内(此为主缸下水),经过滤缸过滤后的水重新流回到主缸内(此为主缸上水)。当主缸的下水流速大于上水流速时,主缸内形成退潮。当主缸的下水流速小于上水流速时,主缸内形成涨潮。当主缸的下水流速与上水流速平衡时,主缸维持在高潮位或者低潮位。但是,现有的潮汐缸涨潮和退潮的幅度比较小,无法形成明显的涨潮和退潮,因此不利于潮间带生物的生长。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增大了滤缸的结构尺寸,以确保储存较大量的水,从而能够向主缸输送较多量的水,以形成明显的涨潮。同时大尺寸的滤缸还能够接收从主缸输出的较大量的水,以形成明显的退潮。但是,大尺寸的滤缸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从而不利于潮汐缸的布置。4、如何在不加大滤缸结构尺寸的基础上提高主缸涨潮和退潮的幅度,以使主缸形成明显的涨潮和退潮,从而利于潮间带生物的生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不加大滤缸结构尺寸的基础上提高主缸涨潮和退潮的幅度,以使主缸形成明显的涨潮和退潮,从而利于潮间带生物的生长。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3、一种潮汐缸,包括主缸和滤缸,所述主缸通过下水管与所述滤缸连通,所述滤缸通过上水管与所述主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4、气室,所述气室设置于所述主缸内,所述主缸内位于所述气室外的区域为潮汐区,所述气室的底部设置有通道,所述气室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潮汐区连通;5、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向所述气室输送气体;6、排气装置,所述气室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所述排气装置与外界连通。7、优选地,所述进气装置包括:8、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滤缸内;9、第一文丘里射流器,所述第一文丘里射流器设置在所述主缸内,所述第一水泵通过所述上水管与所述第一文丘里射流器的进水端连通;10、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文丘里射流器的吸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文丘里射流器的喷口与所述气室连通。11、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2、优选地,所述气室靠近所述主缸的一个角部设置,所述气室由气室顶板、气室侧板以及所述主缸的形成所述角部的两个侧板围成,所述气室侧板与所述主缸的底板之间形成所述通道。13、优选地,所述气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雨淋管,所述第一文丘里射流器的喷口与所述第一雨淋管的进端连通,沿着所述第一雨淋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14、优选地,所述潮汐区内设置有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的溢流高度低于所述潮汐区低潮位时的水面高度;15、所述溢流装置的出水端通过所述下水管与所述滤缸连通,所述下水管上设置有调节阀组,在所述潮汐区涨潮以及处于高潮位时,所述调节阀组处于小流量档位,在所述潮汐区退潮以及处于低潮位时,所述调节阀组处于大流量档位。16、优选地,所述下水管包括出水总管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支管的进水端均与所述溢流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出水端均与所述出水总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出水总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滤缸相通;17、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在所述潮汐区涨潮以及处于高潮位时,所述第三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潮汐区退潮以及处于低潮位时,所述第三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18、优选地,所述下水管还包括进水总管,所述第一支管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支管的进水端均与所述进水总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进水总管包括竖直进水管和水平进水管;19、所述溢流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竖直进水管连通,所述竖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平进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在所述竖直进水管与所述水平进水管相交处设置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的浮球位于所述滤缸内。20、优选地,所述滤缸内部设置有多个功能格,多个所述功能格之间依次通过溢流板连通;首端的所述功能格的上方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出水总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首端的所述功能格连通,所述第一水泵位于末端的所述功能格内。21、优选地,所述溢流装置为直角溢流装置,所述直角溢流装置包括外层角板和内层角板,所述外层角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梳孔,所述外层角板和所述内层角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腔,所述第一梳孔与所述第一夹腔相通;22、所述内层角板的顶端沿为第一溢流端沿,所述内层角板与所述主缸的一角部围成溢流区,所述第一溢流端沿与所述溢流区相通;23、所述外层角板的顶端封闭有第一顶盖,所述溢流区的底部与所述下水管连通。24、优选地,所述溢流装置为二重溢流管,所述二重溢流管包括外管和心管,所述外管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梳孔,所述外管与所述心管之间形成第二夹腔,所述第二梳孔与所述第二夹腔连通,所述心管的顶端沿为第二溢流端沿,所述第二溢流端沿与所述心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心管与所述下水管连接,所述外管的顶端封闭有第二顶盖。25、优选地,所述溢流装置为溢流背包,所述溢流背包包括设置在所述主缸外侧的背包,所述主缸的设置有所述背包的侧板为背包侧板,所述背包的顶端封闭有第三顶盖,所述背包的底端与所述下水管连通;26、所述溢流背包还包括梳孔板,所述梳孔板设置在所述潮汐区内,且靠近所述背包侧板布置,所述第三顶盖的一侧伸入所述潮汐区并与所述梳孔板的顶端连接,所述梳孔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三梳孔,所述梳孔板与所述背包侧板之间形成第三夹腔,所述第三梳孔与所述第三夹腔连通,在所述第三夹腔的上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夹腔和所述背包的溢流孔。27、优选地,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通过第一消音器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通过第二消音器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第一消音器和所述第二消音器为两个不同的消音器,或者所述第一消音器和所述第二消音器为同一个消音器。28、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上还设置有旁管,所述旁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旁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潮汐区低潮位时的水面以下,所述旁管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29、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阀为常闭阀,且所述第一电磁阀为通电延时关闭型常闭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均为常开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得电与失电均受控于定时开关;30、所述定时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所述潮汐区涨潮,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潮汐区继续涨潮,直至高潮位;31、所述定时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所述潮汐区退潮,直至低潮位。32、优选地,所述潮汐缸还包括除渍装置,所述除渍装置包括喷嘴,所述喷嘴对着所述主缸的内壁,所述喷嘴通过连通管与除渍水源连通。33、优选地,所述除渍水源来自于自来水管,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喷嘴与所述自来水管,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连通管导通或截止的第四电磁阀;34、或者,所述除渍水源来自于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内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喷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端连接。35、优选地,所述喷嘴为扇形喷嘴,所述扇形喷嘴为沿着所述主缸的缸口排布的多个;或者,36、所述喷嘴为广角喷嘴,所述广角喷嘴靠近所述主缸的缸口的中央设置,所述广角喷嘴为一个或者为间隔布置的多个。37、优选地,所述气室的外侧顶壁上可设置沙滩,所述潮汐缸还包括除浮沙装置,所述除浮沙装置包括:38、第二水泵;39、第二文丘里射流器,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二文丘里射流器的进水端连通;40、竖管,所述竖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文丘里射流器的吸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文丘里射流器的喷口朝向所述沙滩;41、浮子,所述浮子包括相互连接的浮头和浮管,所述浮管可上下滑动地配合于所述竖管内,所述浮头浮于所述潮汐区的水面,所述浮头内设置有多个水通孔,所述水通孔的一端口位于所述浮头的表面,另一端口与所述浮管连通。42、优选地,所述除浮沙装置还包括第二雨淋管,所述第二雨淋管水平布置在所述沙滩的上方,所述第二雨淋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文丘里射流器的喷口连通,沿着所述第二雨淋管的长度方向排布有多个第二喷孔,所述第二喷孔朝向水平或者斜向下。43、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潮汐区涨潮的涨幅是初步涨潮和进一步涨潮叠加形成的涨幅,同样退潮的幅度是初步退潮和进一步退潮叠加形成的幅度。因此本发明潮汐区涨潮和退潮的幅度较大。同时,由于初步涨潮和初步退潮是通过气室的进气和排气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增大潮汐区的上水总量,或者减少潮汐区的下水总量来实现的,因此底缸的储水量不必增大,底缸的结构尺寸不必增大。本发明在未加大滤缸结构尺寸的基础上提高了主缸涨潮和退潮的幅度,以使主缸形成明显的涨潮和退潮,从而利于潮间带生物的生长。

一种潮汐缸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