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陕北黄土高原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种植方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陕北黄土高原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种植方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陕北黄土高原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种植方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陕北黄土高原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种植方法,属于肉苁蓉种植。、荒漠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ma)为列当科肉苁蓉属 cistanches寄生植物,其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发明涉及一种陕北黄土高原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种植方法,属于肉苁蓉种植。背景技术:1、荒漠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ma)为列当科肉苁蓉属 cistanches寄生植物,其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享有“沙漠人参”美誉。肉苁蓉主产于我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一带的沙漠或部分盐碱地,寄主包括梭梭( haloxylon ammodendron (c. a. mey.) bunge)、白梭梭( 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 & buhse)和四翅滨藜( atriplex canescens(pursh) nutt.)等。近年来野生肉苁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该物种已成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并被收入《国际野生植物保护名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作为滋补类药材的肉苁蓉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需求量很大,开展沙地种植是解决肉苁蓉资源短缺的关键。沙地土壤土粒松散无结构,孔隙度小,毛细管作用弱,导致土壤蓄水能力差,同时沙地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速率快、腐殖化系数低,使得土壤保肥蓄肥能力差,养分含量比较低,因此,沙地种植肉苁蓉难度很大。 2、肉苁蓉生物学习性特殊,人工种植时不仅需要掌握成熟的肉苁蓉寄生种植技术,还需要提前种植梭梭等寄主植物,通常4~5年后才能收获寄生于寄主根部的肉苁蓉,然而种植7~8年的梭梭会出现老化,根系变少等问题,直接导致大田梭梭肉苁蓉的产量普遍在50kg/亩左右。现有种植方法接种率低,而且播种后短时间内无法判断是否已接种上;田间生产中肉苁蓉种子用量大,人工采收成本高,耗水量大,产量不稳定,均导致肉苁蓉产量低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最新研究发现四翅滨藜可以寄生肉苁蓉,其根部寄生的荒漠肉苁蓉不仅产量高、品质质好,而且该植物耐旱、抗寒及耐盐碱,还是牛羊饲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当前急需开展缩短种植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肉苁蓉寄生率及产量的新型种植技术研究。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当前肉苁蓉种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接种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陕北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腹地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种植方法,该方法采用半机械化打洞法精准接种肉苁蓉,该方法与传统通行挖沟及打穴的方法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寄主选择精确性,降低了接种成本,并使半机械化种植在陕北黄土高原成为可能,将解决长期困扰人工种植荒漠肉苁蓉产业效益低下的问题。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陕北黄土高原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种植方法,包括:3、a、选择土壤为风沙土或沙质土壤,地下水埋深≥2m,地块面积不小于300m2;4、b、四翅滨藜寄主林按照1.0×2.0 m株行距进行种植,种植方式为直播或扦插1~2年后移栽,选择长势良好的2~3年生的四翅滨藜寄主林进行接种;5、c、采用半机械化打洞方式,在种植行间距寄主30~40cm处打出一排接种洞,接种洞呈圆形,直径20~25cm,深度40~60cm,间距80~120cm,在接种洞内喷施多菌灵和甲氰菊酯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并施入abt1号生根粉促进寄主发芽;6、d、打洞完成后,在接种洞内撒入搅拌均匀的经过催芽处理的肉苁蓉种子与配置好的生物肥料复合物,并将混合物做成高为20~25cm的立体斜坡接种床,在保证斜坡不被压变形的情况下覆土、踏实,留出深度5~10cm的接种坑用于灌溉;7、e、接种完成后,在接种坑上布置滴灌管,每次灌水量为15~20kg/接种洞,确保接种洞内全部浸湿;8、f、寄主林维护管理,包括定期浇水、除草及采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9、g、种植1~3年后的4~5月份,对出土的肉苁蓉进行采挖,种植2~3年后的10~11月份根据气温变化确定肉苁蓉采挖时间,采用半机械化打洞机在接种坑旁边进行采挖,方法为在接种洞旁边打洞,通过一侧挖土法露出肉苁蓉进行采收,之后继续撒入含有肉苁蓉种子及生物肥料的复合肥料进行二次寄生种植。10、优选地,所述生物肥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干牛粪20~25份、干羊粪20~25份、粉煤灰5~8份、玉米芯粉5~8份、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1~2份、蜡质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1~2份、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1~2份、巨孢囊霉( gigaspora rosea)1~2份、小檗属( berberis)植物浸提物2~5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2~3份、生物炭1~2份、膨润土1~2份、凹凸棒1~2份及沙土15~20份。 11、其中,粉煤灰是一种优良的土壤改良剂,在肉苁蓉接种床上施入粉煤灰可以增加沙地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促进寄主四翅滨藜根系生长,增大肉苁蓉寄生率。12、玉米芯粉是陕北常见的农业废弃物,施入玉米芯粉可以改善陕北毛乌素沙漠腹地的沙土质地,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寄主四翅滨藜生长等作用。13、球孢白僵菌、蜡质芽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生物防治菌剂,具有改善沙地土壤菌群结构和预防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病虫害发生的作用。其中球孢白僵菌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体壁接触感染杀死害虫;蜡质芽孢杆菌主要防治依靠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等;枯草芽孢杆菌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根部施用或拌种可防治镰刀菌、曲霉菌等引起的土传病害,叶面喷施可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14、巨孢囊霉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中的一类,该类菌种可在大部分陆生植物根部形成丛枝菌根共生体,对植物矿质养分循环的平衡和水分的有效利用起着重要作用。申请人前期研究发现巨孢囊霉属am真菌与肉苁蓉寄生显著相关。本发明中使用的巨孢囊霉属am菌剂为课题组扩繁的优势菌株,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以与四翅滨藜共生,显著改善沙地营养生长,提高肉苁蓉产量,同时对沙地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也有改善作用。15、大叶小檗或陕西小檗是陕北地区常见的小檗属植物,分布较广。小檗属植物浸提物富含多种生物碱类活性成分,施入田间能够迅速渗透到植物病症部位,通过干扰病原菌体内代谢,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另外,小檗碱还具有很好的抑菌、杀虫和除草活性,是肉苁蓉地下病虫害防治的高效生防药剂。本发明采用小檗碱植物提取物也是对当地特有植物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变废为宝,提高肉苁蓉生态种植技术。16、所述淀粉接枝丙烯酸盐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吸水保水能力强,将其施入沙地土壤中,对土壤持水能力的提升有非常显著效果,是保水肥抑蒸发的沙地土壤改良剂。试验表明较低的含量即可极大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为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寄主生长提供“微型水库”。17、本发明中生物炭、膨润土、凹凸棒土起到改良沙土、促进生防菌生长及防治病虫害的缓释作用。其中生物炭、凹凸棒土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能够为球孢白僵菌、蜡质芽孢杆菌、巨孢囊霉等生防菌提供繁殖场所,膨润土吸水后体积可以膨大数倍,可作为载体物质负载更多的生物炭、凹凸棒土等物质,使各物质的功效缓慢释放,为土壤持续提供营养。18、优选地,所述小檗属植物浸提物为大叶小檗或陕西小檗的浸提物,所述小檗属植物浸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采收晒干的小檗属植物全株粉碎至60~80目,向粉碎的小檗属植物中加入相当于其质量5~7倍的水,设置超声波清洗仪的功率为600~800w,超声提取2~3次,每次20~30min,所得提取液依次过滤、浓缩、干燥,即得所述小檗属植物浸提物。19、优选地,所述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肉苁蓉种子用量为40~60粒/洞,所述生物肥料的用量为3~5kg/洞。20、优选地,所述寄主林维护管理的具体方法为:接种寄生完成当年每隔1~2个月浇水一次,灌水量为15~20kg/接种洞,确保接种洞内全部浸湿,接种后的次年及以后,根据寄主长势进行选择性浇水;定期对种植基地进行除草,采用诱虫灯及多菌灵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21、优选地,所述肉苁蓉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的方法为:筛选出粒径>0.5mm的肉苁蓉种子,接种前用10~20μg/g的赤霉素溶液、1~5μg/g氟啶酮溶液和梭梭根醇提液浸泡12小时,清洗、晾晒后按照种子与细沙1: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20℃下放置50~65天,然后铺于存储坑中,上面再铺设25~35cm厚的一层湿沙,于0~4℃下低温层积60~90天;所述梭梭根醇提液制备方法为:将基地采挖的新鲜梭梭细根及毛细根切碎成2-3cm小段,按照质量比1:2将梭梭根放入60%乙醇溶液中,摇床震荡浸提10 h,然后过滤取滤液制得22、优选地,所述四翅滨藜寄主林的直播方法为:将四翅滨藜种子预处理;4月上、中旬播种进行大田育苗,种苗长到1~2年生进行移栽。23、优选地,所述四翅滨藜种子预处理方法为:采用浸种催芽,用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800倍液浸泡种子2~3h后用清水清洗干净,用浓度为10~50mg/kg的abt1号生根粉按照体积比(1:1000)~(3:1000)浸泡48~72h后播种。24、优选地,所述四翅滨藜寄主林的扦插种植方法为:25、当年6~8月份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良类型单株,采集中上部当年生8~10cm长嫩枝,上部留3~6片叶,修去下端其余枝叶作插穗;26、插穗剪好后,采用50~100mg/kg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液浸泡插穗下部2h后进行扦插;27、扦插后10d遮荫,每日洒水1~2次,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28、进行温棚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29、嫩枝扦插容器育苗,在根系长到容器底部时出圃移栽造林。30、优选地,所述四翅滨藜寄主林的移栽种植方法为:31、选择1~2年生四翅滨藜实生苗种植于直径30cm、深40cm的圆形定植坑中,埋土至定植坑的3/4高度时,将苗木往上轻轻拔一下,然后踩实,留出深5~10cm的种植坑;及时进行灌水;定植初期,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后续每个月浇水一次。32、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33、1、本发明通过有选择性的在寄主附近打洞开展寄生种植,可以达到断根的目的,喷施abt1号生根粉可以促进断根的快速再生,促进寄主新根系大量生长,保证了肉苁蓉种子的有效利用和健康生长,喷施多菌灵和甲氰菊酯可以预防肉苁蓉及寄主病虫害的发生。34、2、采用立体斜坡接种床种植方式,即在接种洞内撒入搅拌均匀的经过催芽处理的肉苁蓉种子与配置好的生物肥料复合物,主要是在含有催芽的肉苁蓉种子附近给水和给肥,吸引寄主根系向寄生坑生长,增大肉苁蓉种子与寄生根系的接触概率;制作高20cm及45度斜坡的接种床的目的是生产不同长度规格的肉苁蓉药材、降低农资用量及提高肉苁蓉与不同高度的寄主根系接触概率,最终达到提高肉苁蓉寄生率和产量的目的。35、3、种植四翅滨藜生产肉苁蓉可以达到提高寄生率和产量的目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与梭梭相比,四翅滨藜根系十分发达,因此,增大了肉苁蓉寄生率,而且四翅滨藜长势快且不易退化等特点,也为肉苁蓉生长及持续多年种植提供有利条件。36、4、对肉苁蓉种子过筛并进行系列催芽处理,主要是为了保证所选种子质量均一,有效打破肉苁蓉种子生理休眠,在适宜的环境下促进肉苁蓉种子整齐高效的发芽和寄生。通过添加梭梭根醇提液的作用是打破肉苁蓉种子的休眠,结合赤霉素和氟啶酮处理,提高肉苁蓉种子吸器形成率,促进肉苁蓉完成有效寄生。37、5、所述配置的生物肥料选择了干牛粪、干羊粪、粉煤灰、玉米芯粉、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生物炭、膨润土、凹凸棒、球孢白僵菌、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孢囊霉、小檗属植物浸提物等物质主要是为提高肉苁蓉的生态种植技术,提高其药材质量和产量。其中牛羊粪、粉煤灰、玉米芯粉是陕北大量存在的农业废弃物,在肉苁蓉种植过程中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土壤肥料和改善土壤质地;所用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生物炭、膨润土及凹凸棒也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和功能,所用球孢白僵菌、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陕北常见的小檗属植物浸提物是为了减少农药使用,生产低毒残留的优质药材;添加巨孢囊霉等am真菌目的是提高肉苁蓉接种寄生率。38、6、本发明中采用半机械化的打洞方式、肉苁蓉种子和配置好的有机肥混合均匀的接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方便实施,还极大地提高了肉苁蓉种子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半机械化接种肉苁蓉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避免了大面积开挖对陕北沙区地表破化及水分蒸发,最大程度的保护陕北黄土高原的植被,该方法适用于陕北等沙地肉苁蓉的种植。

一种陕北黄土高原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种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