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猕猴桃灰霉病的栽培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猕猴桃病害防治,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猕猴桃灰霉病的栽培方法。、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在~℃、湿度%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色霉层不断释放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扩散再浸染,造成严重危害。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猕猴桃病害防治,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猕猴桃灰霉病的栽培方法。背景技术:1、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在20~25℃、湿度85%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色霉层不断释放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扩散再浸染,造成严重危害。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花、果、叶、茎均可发病。2、猕猴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成,除了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锌、硒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的17中氨基酸外,还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柠檬酸等,其口感酸甜,深受大众喜爱。但是猕猴桃喜温习喜湿,极易感染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发生在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花朵染病后变褐并腐烂脱落,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和果实上进一步感染幼果和叶片,叶片感染引起叶斑,果实受害初期茸毛褐变,随后局部腐烂,造成落果,湿度大时果面产生灰黑色霉层,若生长过程中防治不到位,后续果实贮藏期灰霉病的发病几率也会增大。3、现有技术中对于猕猴桃果园喷药防治灰霉病,常常采用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等化学杀菌剂喷施,但是化学药剂不能频繁使用,防治效果受限。因为,有必要寻求一种高效、环保的防治灰霉病的药剂,以及基于该药剂的猕猴桃栽培方法,达到高效防治灰霉病,从而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复合药剂。能有效提高对猕猴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猕猴桃栽培存活率、降低猕猴桃落果率,同时降低了猕猴桃贮藏期对灰霉病的染病率。2、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防治灰霉病的复合药剂的制备方法。3、本发明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猕猴桃灰霉病的栽培方法。4、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5、一种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复合药剂,其特征在于:是以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黄芩为原料制成混合粉末,经发酵后收集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甘露醇、生长素iaa和吐温20,最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6、当采用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黄芩为原料发酵制备发酵菌剂,用来防治灰霉病时发现,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致病菌会产生抗药性,菌剂的防治效果逐渐减弱,药效下降。在不断探索中发现,在发酵液中加入生长素iaa,iaa发挥了诱导拮抗作用,同时还抑制了致病菌对发酵菌剂的抗药性,同时通过将发酵液与iaa的混合物进行冻干处理,发现iaa对致病菌的诱导拮抗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增强。7、此外,iaa作为生长激素,在防治灰霉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猕猴桃的生长繁殖,提高果实品质。8、进一步,所述发酵是采用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单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monomycini)、斯氏芽孢杆菌(bacillus spizizenii)、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为发酵菌剂。9、进一步,所述混合粉末、微白黄链霉菌、单霉素链霉菌、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菌的质量比为100:0.15:0.15:0.20:0.20:0.25。10、进一步,所述混合粉末中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和黄芩的质量比为10:2~3:3~5:1~2:1~2:4~6。11、进一步,所述发酵液、甘露醇和吐温20的质量比为100:50~60:1~2,制得的复合药剂中生长素iaa的质量占比为0.3~0.5%。12、一种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复合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3、(1)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黄芩混合粉碎制成混合粉末;14、(2)将混合粉末蒸煮放凉后,加入发酵菌剂进行发酵处理,过滤后收集滤渣和滤液,滤液即为发酵液;15、(3)在发酵液中加入甘露醇、生长素iaa和吐温20,冷冻干燥制得复合药剂。16、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黄芩质量比为10:2~3:3~5:1~2:1~2:4~6。17、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蒸煮为隔水蒸煮,蒸煮时间为2~3h,起到灭菌的同时,杀酶保苷,抑制有效成分被酶分解。18、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使用的发酵菌剂包括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单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monomycini)、斯氏芽孢杆菌(bacillusspizizenii)、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19、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发酵具体是在放凉后的混合粉末中依次加入微白黄链霉菌和单霉素链霉菌,在28~30℃下发酵3天,然后再加入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保持温度为30~32℃继续发酵10~15天,发酵结束后过滤,收集滤渣和滤液,滤液为发酵液。20、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混合粉末、微白黄链霉菌、单霉素链霉菌、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菌的质量比为100:0.15:0.15:0.20:0.20:0.25。21、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发酵液、甘露醇和吐温20的质量比为100:50~60:1~2,制得的复合药剂中生长素iaa的质量占比为0.3~0.5%。22、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冷冻干燥是先将温度降至-30~-35℃,保持150~180min,然后抽真空干燥,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10~-15℃,恒温保持150~180min;再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0℃,0℃恒温200~250min;再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15℃,恒温保持300~350min,最后以8~10℃/h升温至30~32℃,恒温120~150min,干燥结束。23、最具体地,一种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复合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24、(1)制备混合粉末25、取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黄芩混合,置于万能粉碎机中,粉碎过10目筛,得到混合粉末,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黄芩质量比为10:2~3:3~5:1~2:1~2:4~6;26、(2)制备发酵液27、混合粉末,置于蒸锅中,隔水蒸煮2~3h,取出混合粉末,放凉,加入发酵菌剂进行发酵,具体是先加入微白黄链霉菌和单霉素链霉菌,在28~30℃下发酵3天,然后再加入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保持温度为30~32℃继续发酵10~15天,发酵结束后过滤,收集滤渣和滤液,滤液为发酵液,所述混合粉末、微白黄链霉菌、单霉素链霉菌、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质量比为100:0.15:0.15:0.20:0.20:0.25;28、(3)制备复合药剂29、在步骤(2)制备的发酵液中依次加入甘露醇、生长素iaa和吐温20搅拌溶解后,进行冷冻干燥,具体是在-30~-35℃,保持150~180min,然后抽真空干燥,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10~-15℃,恒温保持150~180min;再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0℃,0℃恒温200~250min;再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15℃,恒温保持300~350min,最后以8~10℃/h升温至30~32℃,恒温120~150min制得复合药剂,所述发酵液、甘露醇和吐温20的质量比为100:50~60:1~2,制得的复合药剂中生长素iaa的质量占比为0.3~0.5%。30、一种防治猕猴桃灰霉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采用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和黄芩发酵制备滤渣和发酵液,发酵液与生长素iaa制备成复合药剂,在猕猴桃幼苗种植2~3个月后在幼苗根部掩埋滤渣,并向幼苗喷洒复合药剂溶液,之后每隔2~3个月喷洒一次复合药剂溶液,直至猕猴桃成熟采摘,所述复合药剂溶液是采用复合药剂加水稀释200~300倍得到,按照每株猕猴桃植株150~200ml进行喷洒。31、进一步,所述发酵具体是采用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和黄芩制成混合粉末,隔水蒸煮放凉后,依次加入微白黄链霉菌和单霉素链霉菌,在28~30℃下发酵3天,然后再加入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保持温度为30~32℃继续发酵10~15天,发酵结束后过滤,收集滤渣和滤液,滤液为发酵液。32、进一步,所述混合粉末、微白黄链霉菌、单霉素链霉菌、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菌的质量比为100:0.15:0.15:0.20:0.20:0.25。33、进一步,所述复合药剂是在发酵液中依次加入甘露醇、生长素iaa和吐温20搅拌溶解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34、进一步,所述发酵液、甘露醇和吐温20的质量比为100:50~60:1~2,制得的复合药剂中生长素iaa的质量占比为0.3~0.5%。35、进一步,所述冷冻干燥是先将温度降至-30~-35℃,保持150~180min,然后抽真空干燥,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10~-15℃,恒温保持150~180min;再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0℃,0℃恒温200~250min;再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15℃,恒温保持300~350min,最后以8~10℃/h升温至30~32℃,恒温120~150min,干燥结束。36、最具体地,一种防治猕猴桃灰霉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37、一.选苗、搭架38、选取高度为30~40cm,根茎直径为1.0~1.3cm的猕猴桃幼苗进行种植,猕猴桃幼苗雌雄比为8~10:1,种植时间为每年3~4月,两株猕猴桃幼苗的行距为4~6m,种植完成后,向每株幼苗浇水,浇水量为500~600ml/株;39、距猕猴桃幼苗40~60cm的距离安装竖直支撑柱,支撑柱高2.5~3.0m,在支撑柱顶部用用横向的支撑柱将各个竖直支撑柱相连接,并用小铁丝固定,以每个垄起部分为单位进行搭架;40、二.施肥41、种植后的半年内,每个月施复合肥一次,每次施肥量为60~80g/株,种植半年后,每两个月施复合肥一次,每次施肥量为280~300g/株;42、三.复合药剂制备43、(1)制备混合粉末44、取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黄芩混合,置于万能粉碎机中,粉碎过10目筛,得到混合粉末,甘蔗、黄连、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黄芩质量比为10:2~3:3~5:1~2:1~2:4~6;45、(2)制备发酵液46、混合粉末,置于蒸锅中,隔水蒸煮2~3h,取出混合粉末,放凉,加入发酵菌剂进行发酵,具体是先加入微白黄链霉菌和单霉素链霉菌,在28~30℃下发酵3天,然后再加入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保持温度为30~32℃继续发酵10~15天,发酵结束后过滤,收集滤渣和滤液,滤液为发酵液,所述混合粉末、微白黄链霉菌、单霉素链霉菌、斯氏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质量比为100:0.15:0.15:0.20:0.20:0.25;47、(3)制备复合药剂48、在步骤(2)制备的发酵液中依次加入甘露醇、生长素iaa和吐温20搅拌溶解后,进行冷冻干燥,具体是在-30~-35℃,保持150~180min,然后抽真空干燥,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10~-15℃,恒温保持150~180min;再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0℃,0℃恒温200~250min;再以5~8℃/h升温速率升温至15℃,恒温保持300~350min,最后以8~10℃/h升温至30~32℃,恒温120~150min制得复合药剂,所述发酵液、甘露醇和吐温20的质量比为100:50~60:1~2,制得的复合药剂中生长素iaa的质量占比为0.3~0.5%;49、四.防治灰霉病50、在幼苗种植2~3个月后在幼苗根部掩埋发酵后的滤渣,并向幼苗喷洒复合药剂溶液,之后每隔2~3个月喷洒一次复合药剂溶液,直至猕猴桃成熟采摘,所述复合药剂溶液是采用复合药剂加其质量200~300倍的水配制得到,按照每株猕猴桃植株150~200ml的量进行喷洒。51、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52、本发明一种防治猕猴桃灰霉病的栽培方法,通过喷洒特定的复合药剂,预防效率高,栽培3年,猕猴桃患灰霉病的栽培方法的感染率为0,猕猴桃成活率高达100%,栽培三年结果,掉果率低于2%以下,产量高,产量可高达1500kg/亩左右,成熟后的猕猴桃果实常温下贮藏7天后灰霉病感染率低至1%以内,本发明复合药剂对灰霉菌具有极强灭杀作用,抑菌3天,即可有效灭杀灰霉菌,通过黄连、蒲公英、马齿苋、板蓝根、黄芩等中药的发酵产物,配合生长素iaa,可增强对灰霉菌的诱导拮抗作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对环境友好,解决了化学药剂对环境污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