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园林水肥灌溉优化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6-1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园林管理,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园林水肥灌溉优化方法和系统。、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风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了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需要定期进行灌溉和施肥,以满足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然而,传统...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园林管理,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园林水肥灌溉优化方法和系统。背景技术:1、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风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了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需要定期进行灌溉和施肥,以满足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然而,传统的园林灌溉和施肥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灌溉和施肥的时间、频率、量和比例难以控制,容易造成水肥浪费或不足,影响植物的生长效果和品质;灌溉和施肥的方式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进行灵活调整,不能充分发挥水肥的协同效应;灌溉和施肥的过程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难以适应大规模的园林绿化需求。2、因此,如何实现水肥的精准配比、定时定量、自动控制,同时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调节,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园林绿化的效果和质量,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慧园林水肥灌溉优化系统,包括采集层、网络层、水肥管网系统和云分析平台,其中,采集层包括多个传感节点,用于实时监测土壤和气象参数;水肥管网系统用于输送水肥,实现植被的浇灌施肥;网络层包括多个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将采集层的数据传输到云分析平台;云分析平台具有传感网络调度、遥感影像处理和植被生长动态预测三个子模块,用于针对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和植物类型,预测植被生长动态,计算精准水肥需求,制定浇灌方案,实现方案评估反馈和优化建议,并下发控制指令,实现水肥管网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2、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园林水肥灌溉优化方法,该水肥灌溉优化方法基于上述智慧园林水肥灌溉优化系统,包括以下步骤。3、步骤1,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制定灌溉方案。4、步骤2,选择合适的水源和肥料,并按照灌溉方案进行配兑,溶解为相应配比的水肥。5、步骤3,建立与云分析平台相连的水肥管网系统,执行步骤1制定的灌溉方案。6、步骤4,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园区植被的覆盖度、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以及叶绿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植被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7、步骤5,考量水肥资源投入产出比例和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精准水肥灌溉方案的可持续性效果。8、进一步的,制定灌溉方案的具体步骤为:在园林各区域布设传感节点,实时监测土壤和气象参数,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云分析平台;在云分析平台搭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基于植被生长模型,预测植被生长动态和水肥需求,制定出适合不同区域及植被类型的精准水肥灌溉方案。9、进一步的,在园林各区域布设传感节点的具体步骤为。10、根据园林的面积、地形以及植被特点,合理规划传感器的数量、位置和分布。11、安装传感器,并连接无线通信模块。12、配置传感器的采样频率、上报间隔、工作模式参数。13、将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云分析平台。14、进一步的,基于植被生长模型,预测植被生长动态和水肥需求的具体步骤为。15、根据植被的类型、结构、功能和分布特征,确定植被生长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指标。16、获取植被生长所需的环境数据,以及植被的初始状态和管理措施。17、运行植被生长模型,模拟植物在一定时间尺度内的生长变化,输出植物的状态变量和过程变量。18、根据植被生长模型的输出,预测植被的生长动态和水肥需求,分析植物的生长速度指标、生长周期指标和生长量指标,以及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和需求,确定灌溉水量和施肥量的比例、时间以及频率参数。19、进一步的,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20、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根据灌溉流量和压力,设计干管、支管、毛管的数量、位置和管径。21、安装包括电磁阀、压力传感器与流量传感器在内的控制设备,与云分析平台进行无线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22、安装灌水器,根据园林植物的需水和需肥特点,将水肥混合液均匀地输送到相应区域。23、根据云分析平台的指令,自动开启或关闭控制设备,实现定时和定量的水肥灌溉,满足园林植物的水肥需求,提高水肥利用率。24、进一步的,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25、根据园区的地理位置、面积、植被类型和分布特征,确定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波段、时相和覆盖范围。26、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裁剪和重投影,使数据具有一致的空间分辨率、投影系统和范围。27、利用预处理后的卫星遥感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指标、生物量指标、叶面积指数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指标。28、对计算得到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29、根据指标的分布特征和生态意义,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园区的植被进行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的评估。30、进一步的,计算植被覆盖度指标、生物量指标、叶面积指数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指标的具体步骤为。31、根据公式evi = g×(nir-r)/(nir+c1×r-c2×b+l)进行运算,得到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影像和数值,对影像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分布和变化,其中g、c1、c2和l是常数,nir是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是红光波段的反射率,b是蓝光波段的反射率。32、根据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植被参数的模型关系,计算植被覆盖度指标、生物量指标、叶面积指数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指标,使用像元二分模型评价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生态功能,其中,植被覆盖度的计算公式为:vfc=(s-ssoil)/(sveg-ssoil),其中,vfc表示植被覆盖度,s表示遥感信息,ssoil和sveg分别表示土壤和植被的纯像元信息;生物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a=a×evib,其中,a表示生物量,evi表示增强型植被指数,a和b是模型参数,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叶面积指数的计算公式为:lai=c×evid,其中,lai表示叶面积指数,evi表示增强型植被指数,c和d是模型参数,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叶绿素含量的计算公式为:chl=e×evif,其中,chl表示叶绿素含量,evi表示增强型植被指数,e和f是模型参数,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33、进一步的,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34、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园林水肥资源的流动情况,分析水肥资源的虚拟占用和隐含碳排放。35、采用多目标优化模型,综合考虑水肥资源的节约、园林景观的提升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求解精准水肥灌溉方案的最优解。36、采用灵敏度分析法,评估精准水肥灌溉方案对不同参数变化的响应,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范围。37、采用可持续性评价法,综合评价精准水肥灌溉方案的可持续性效果,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38、进一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中,将水肥资源视为投入,园林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视为产出,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水肥资源的流动情况,分析水肥资源的虚拟占用和隐含碳排放,其中,水肥资源的流动情况:fhj=ahjxj,其中,fhj表示第h种投入在第j种产出中的流动量;ahj表示第h种投入在第j种产出中的技术系数,反映了第h种投入在第j种产出中的直接消耗系数;xj表示第j种产出的总量,反映了第j种产出的总投入;水肥资源的虚拟占用:vhj=fhj/yj,其中,vhj表示第h种投入在第j种产出中的虚拟占用系数,反映了每单位产出所占用的投入量;yj表示第j种产出的最终需求,反映了第j种产出的总产出;水肥资源的隐含碳排放:ehj=fhjeh,其中,ehj表示第h种投入在第j种产出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其中eh表示第h种投入的碳排放系数,反映了每单位投入所产生的碳排放量。39、多目标优化模型中,将水肥资源的节约、园林景观的提升、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三个目标函数,分别用水肥用量的总和f1(x)、灌溉区域的绿化覆盖率f2(x)和环境污染指数f3(x)表示,x表示每个灌溉区域的水肥用量,是一个2n维的向量,n是灌溉区域的个数,其中:f1(x)=σi=1n(x2i−1+x2i),f2(x)=(-1/n)×σi=1ngi(x2i−1,x2i),f3(x)=(1/n)×σi=1npi(x2i−1,x2i),x2i−1和 x2i分别表示第 i 个灌溉区域的水用量和肥用量,i=1,2,…,n;gi(x2i−1,x2i)是第 i 个灌溉区域的绿化覆盖率,是水肥用量x的函数,一般来说,水肥用量越大,绿化覆盖率越高,但也有一定的上限和下限;pi(x2i−1,x2i) 是第 i 个灌溉区域的环境污染指数,它也是水肥用量x的函数,一般来说,水肥用量越大,环境污染指数越高,但也有一定的阈值和变化率;约束条件为:l2i-1≤x2i−1≤u2i-1,i=1,2,…,n;l2i≤x2i≤u2i,i=1,2,…,n;其中,l2i−1,u2i−1,l2i,u2i是水肥用量的下限和上限;综上,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公式表示为:minf(x)=(f1(x),f2(x),f3(x))t;s.t. l2i-1≤x2i−1≤u2i-1,i=1,2,…,n;l2i≤x2i≤u2i,i=1,2,…,n。40、灵敏度分析法中,将精准水肥灌溉方案的效果y作为输出,将水肥资源的投入量m1、气候条件m2、土壤特性m3作为输入,其中:s(m1,y)=(∂y/∂m1)×(m1/y),s(m2,y)=(∂y/∂m2)×(m2/y),s(m3,y)=(∂y/∂m3)×(m3/y),其中,∂y/∂m1是y对m1的偏导数,m1/y是m1和y的比值;∂y/∂m2是y对m2的偏导数,m2/y是m2和y的比值;∂y/∂m3是y对m3的偏导数,m3/y是m3和y的比值;s(m1,y)表示 y 对 m1 的灵敏度,即当m1改变一定比例时,y 的相对改变量的比例;s(m2,y)表示 y 对 m2 的灵敏度,即当m2改变一定比例时,y 的相对改变量的比例;s(m3,y)表示 y对 m3 的灵敏度,即当m3改变一定比例时,y 的相对改变量的比例。41、可持续性评价法中,将精准水肥灌溉方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作为可持续性评价的三个维度,其中,可持续性评价的综合指标为:i=w1e经济+w2s社会+w3h环境,其中,e经济为经济效益指标,s社会为社会效益指标,h环境为环境效益指标,w1,w2,w3分别为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的权重,满足w1+w2+w3=1。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43、本技术通过制定精准的水肥灌溉方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利用远程监控的方式确保方案的调整执行;同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进行定量评估和优化,为园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支持。
- 上一篇:一种植物生长滴灌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膜性肾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