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9-02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木材或木质复合材料制造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d面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适合于制造分层的、二维或三维成形的、优选壳形的(成型)部件或适合于对其他的二维或三维成形的构件或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成型部件覆层。本发明还涉及该方法的用途、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以及具有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的...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木材或木质复合材料制造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3d面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适合于制造分层的、二维或三维成形的、优选壳形的(成型)部件或适合于对其他的二维或三维成形的构件或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成型部件覆层。本发明还涉及该方法的用途、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以及具有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的分层的、二维或三维的成型部件。背景技术:1、从de 101 24 913c1中已知一种用于制造由木材或木材复合材料构成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以制造成型部件的方法,其中使用由木材、分层的木材或由木材和一种或多种其他面材料构成的复合件构成的工件,所述工件的厚度比要制造的3d面元件的厚度至少大5%,其中将彼此间隔开的窄的槽引入工件中,其中槽深度分别大于或等于3d面元件的厚度且小于工件的厚度。然后,将工件的超过要制造的3d面元件的厚度的份额与剩余的3d面元件分离,或者被处理成使得至少暂时地不存在通过槽分离的区域的牢固的结合,并且在与工件分离之前、期间或之后通过横向复合件将通过槽彼此分离的工件区域彼紧固和/或紧固在载体上。2、图1示出使用从de 101 24 913c1中已知的方法制造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或成型部件的可见侧101'的俯视图,并且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或成型部件的部段的立体横截面视图。如在图1和2中所示,槽直线地或彼此平行地从工件后侧起或从可见侧101'起引入工件中,其中所述槽在完成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100'或成型部件中在由木材构成的条带20-1'、20-2'、20-3'、20-4'之间至少部段地作为接缝10-1'、10-2'、10-3'、10-4'可见或者构成为接缝。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100'的在图2中示意示出的后侧102'可以通过图2中未示出的横向复合件形成,或者包含所述横向复合件,其中工件的后侧可以对应于没有随后施加的横向复合件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100'的后侧102'。3、由于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100'或成型部件的槽或接缝10-1'、10-2'、10-3'、10-4'的这种设计,对于观察者可以识别出: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100'的表面或可见侧101'不是连贯的木头块的表面。在此,所述平行的接缝对于观察者来说特别显著地突出,因为人眼愿意寻找、识别和补足图案。观察者认为这种突出在由3d面元件制成的成型部件中会是干扰性的并降低质量。这种效果在木材/贴面板类型中尤其明显,所述木材/贴面板类型由于其结构而具有木纤维的走向与直线的很大偏差,特别是在树节贴面板中,例如胡桃树节贴面板、树根贴面板、带枝杈、疖疤生长和天然或工程的条形结构的贴面板。此外,借助从de 101 24 913c1中已知的方法在这种类型的木材/贴面板类型中产生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导致部分横向或以一定角度切割的木纤维,由此所述木材/贴面板类型会倾向于撕裂和/或木纤维会碎裂。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三维弯曲变形的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借助所述方法可以实现面元件的更好适配于连贯木材块的自然表面的表面结构,并且在所述面元件制造时或之后可以减小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损坏的风险。2、所述目的通过独立专利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的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3、在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由木材或木质复合材料制造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3d面元件)的方法中,使用由木材、分层木材或由木材和一种或多种其他面材料构成的复合件构成的工件,所述工件的厚度大于要制造的3d面元件的厚度,特别是比要制造的3d面元件的厚度大至少5%。在工件中引入彼此间隔开的、窄的槽,其中槽深度分别大于或等于3d面元件的厚度并小于工件的厚度。随后,将工件的超过要制造的3d面元件厚度的份额与剩余的3d面元件分离,或者处理成使得至少暂时地不存在通过槽分开的区域的牢固的结合,并且工件的通过槽彼此分开的区域在工件分离之前、期间或之后通过横向复合件彼此紧固和/或紧固在载体上,其中槽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槽、尤其所有的槽以如下方式引入工件中:即所述槽在工件的俯视图中至少分部段地具有不规则的波形形状和/或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彼此邻接的直线部段。4、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3d面元件特别设置用于制造分层的、二维或三维成型部件或者用于对二维或三维成型部件覆层。根据本发明,槽中的至少两个相邻槽、特别是所有槽被引入到工件中,特别是引入到工件的后侧中,所述后侧背离完成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的可见侧,或者引入到可见侧中,使得所述槽在工件的俯视图中至少部段地具有不规则的波形形状和/或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彼此邻接的直线部段。槽尤其以如下方式引入工件中:即所述槽不彼此平行地伸展。由于至少部段地具有不规则的波形形状和/或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彼此邻接的直线部段的槽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中以及最终在使用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制造的成型部件中至少部段地作为由木材构成的条带之间的接缝在可见侧上不可见或至少不那么强烈地可见,所以实现面元件/成型部件的适配于连贯的木材块的自然表面的表面结构。5、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将至少两个相邻的槽引入到工件中,使得至少两个相邻的槽的在槽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间距沿着槽的纵向方向变化。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槽引入到工件中,使得在每个槽的局部法线和与相应的槽相关联的虚拟直线的相应的法线之间的角度β在相应的槽的每个点处、例如在工件具有其定向与例如在节木中彼此强烈不同的(木质)纤维的情况下,处于-15°≤β≤+15°的范围中,特别地处于-5°≤β≤+5°的范围内。在此,相应的虚拟线在完成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的可能在引入槽的时间点时尚未暴露的可见侧上延伸。7、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将槽引入到工件中,使得每个槽和相应的与槽相关联的虚拟直线之间在槽的整个长度上的间距小于与相应的槽相关联的虚拟直线和与相应的槽的相邻的槽相关联的虚拟直线之间的间距的30%,优选小于20%,特别优选小于10%。8、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将槽引入到工件中,使得在工件的俯视图中不同槽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且沿着纵向方向彼此对应的部段的形状是不同的。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借助于刻划刀和/或滚刀和/或至少激光和/或使用水束的水束切割和/或使用切削加工工具的切削加工、特别是锯割和/或铣削将槽引入工件中。10、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刻划刀和/或滚刀设计成使得在将槽引入工件中期间根据工件的相应的部段的硬度和/或木纤维在工件的该部段中的局部走向被动地偏转和/或被动地扭转所述刻划刀和/或滚刀,和/或在将槽引入工件中期间被动地根据工件的相应部段的硬度和/或木纤维在工件的该部段中的局部走向改变刻划刀和/或滚刀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保持器的位置和/或定向,和/或主动地改变,以便通过被动偏转和/或扭转刻划刀和/或滚刀和/或主动和/或被动改变刻划刀和/或滚刀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保持器的位置和/或定向来产生槽的在工件的俯视图中至少分部段不规则的波形形状或者槽的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彼此邻接的直线部段。11、优选地,在将槽引入工件中之前确定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在此,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可以例如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即借助于图像检测装置(例如相机)检测工件的图像,并且借助于图像处理软件在由山毛榉木构成的旋切贴面板中尤其关于髓射线的定向方面处理/分析检测到的图像,以便计算或确定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此外,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即工件的一部分在引入槽之前从工件撕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裂纹边缘推断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所述裂纹边缘的走向对应于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另外,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即工件/木材在不同方向上的强度/稳定性例如根据工件在木材预定负载下的挠曲来确定。在此,尤其可以利用如下事实:在横向于木纤维加载时,工件/木材的强度/稳定性最高,而工件/木材的强度/稳定性在与木纤维相同或平行的方向上最低。因此,在横向于木纤维加载的情况下,即当弯曲轴线正交于木纤维定向时,与在沿着木纤维走向的方向加载时相比,工件/木材的挠曲更小,由此在工件/木材受到相应加载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木纤维的走向。12、在确定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之后,工件可以相对于用以将槽引入工件中的相应工具定位,使得要引入的槽基本上遵循木纤维的局部和/或全局走向。13、刻划刀或滚刀的被动偏转通过由于工件与刻划刀或滚刀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从其静止位置的偏转来限定。特别地,在刻划刀或滚刀的固定位置和定向的情况下,其被动偏转可以通过沿着槽宽度方向测量的、在相应的虚拟直线和对应的实际产生的槽之间的间距来限定。可将刻划刀或滚刀的被动扭转在其保持器处于固定位置和定向的情况下理解为通过作用于刻划刀或滚刀上的力引起的(弹性)(转动)变形。刻划刀或滚刀的“定向”应理解为所述刻划刀或滚刀的设置用于产生槽的部段相对于如下平面的取向或角度:所述平面垂直于其中要引入槽的工件表面。刻划刀或滚刀的保持器的定向的改变应理解为所述保持器相对于如下平面的转动角度的变化:所述平面垂直于其中要引入槽的工件表面。14、在此,“刻划刀和/或滚刀的被动偏转”、“刻划刀和/或滚刀的被动扭转”和“刻划刀和/或滚刀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保持器的位置和/或定向的被动改变”并不意味着:偏转、扭转和/或位置和/或定向的变化任意或随机地发生。相反,“被动”应理解为:相应的刀具在将槽引入工件中的时间点暴露于给定条件,并借助如下对所述条件做出反应:即在工件中产生具有不规则波形形状和/或具有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彼此邻接的部段的槽。15、“给定条件”应理解为工件的相应部段的硬度以及纤维走向。16、在此,工件的相应部段的硬度可以通过木材的木材类型、木材类型混合来确定,在工件具有分层的面复合件的情况下,通过工件的、例如在枝的区域中比在其他区域中更高的局部原始密度来确定,和/或通过工件或其木材的塑化程度来确定,所述塑化程度可以通过木材湿度和/或工件温度来调节。此外,相应部段的木纤维走向可以通过木材特征(尤其是生长异常)来确定,即例如通过枝基部的溢出、螺旋生长或疖疤生长、树木的位置、其木纤维不同于、尤其垂直于围绕枝的木纤维走向的枝的存在和/或木纤维的如下长度来确定,所述长度在硬木的情况下为10mm,并且在软木的情况下为50mm。17、在此,如果引入的槽、进而引入的接缝的走向尽可能最佳地遵循由木材预设的木纤维走向,则包含在最终使用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制造的成型部件中的接缝在最低程度上可见。然而,所述“遵循”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才是可行的。如果由要实施的切割力和刀具的偏转形成的阻力太大,则刀具将偏离纤维走向并且在相应其他部位处构成槽。18、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刻划刀和/或滚刀的硬度、特别是其材料的硬度、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材料厚度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自由长度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刀刃几何形状、特别是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刀刃角度和/或斜角、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延展性和/或弹性和/或韧性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相对于工件的倾斜角度和/或用以形成刻划刀和/或滚刀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保持器的位置和/或定向在将槽引入工件期间根据木材的木材类型和/或工件的相应部段的硬度和/或工件的该部段中的木纤维的局部走向和/或木纤维的全局走向和/或工件的木材的塑化程度来主动选择,使得在将槽引入工件期间基本上在预先已知的界限内、尤其在可靠的界限内刻划刀和/或滚刀被动地偏转和/或扭转,所述界限通过工件的材料并通过刻划刀和/或滚刀具有的用以将槽引入工件的工具的特性来确定。刻划刀或滚刀尤其仅在一定程度上遵循木纤维的走向,其中刻划刀或滚刀的移动通过其借助于保持器或刀具载体和/或稳定装置的紧固来防止进一步的后果,所述保持器或刀具载体保持刻划刀或滚刀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稳定装置例如构成为套筒和/或包含夹爪,以便限制刻划刀或滚刀的自由长度。在不可靠偏差的情况下,然后切割穿过木纤维。19、在此,尤其利用以下事实:木材的不同木纤维或单个木纤维本身内的硬度不是均匀的,并且刻划刀或滚刀在引入槽期间基本上遵循最低阻力并且相应地偏转和/或扭转。由此,特别地,在引入槽期间,刀具(刻划刀或滚刀)的偏转及其扭转基本上与要加工的工件的木材的纤维走向相称,由此产生槽,所述槽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于纤维走向。20、所述设计方案还具有的优点是:与其中刀和/或滚刀具有较高硬度使得其在将槽引入工件中期间没有偏转和/或扭转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刻划刀或滚刀的使用寿命,因为通过刻划刀或滚刀的较低硬度降低了刻划刀或滚刀的破损风险。此外,当槽按照木材的纤维走向或纤维走向后续引入工件中时,与在纤维在将槽引入工件中期间被切碎时相比,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将槽引入工件中所需的切割力显著更低。在此,槽由于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刀片的在槽的宽度方向上的楔形横截面(使得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尖端比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其他的、进一步远离尖端的部段更薄)部分地通过将工件裂开来引入,以至于处于尖端附近的部段在引入槽时比处于更远离尖端的部段相比经受不那么强的应力。21、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将槽引入到工件中期间,刻划刀和/或滚刀和/或刻划刀和/或滚刀的保持器的位置、尤其是垂直于虚拟直线的位置和/或定向,和/或激光和/或水束和/或切削加工工具的位置和/或定向被附加地主动改变,尤其使用马达、特别是伺服马达和/或步进马达,和/或偏心件来改变,以便通过附加的主动改变至少有助于:在工件的俯视图中槽至少分部段地具有不规则的波形形状和/或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彼此邻接的直线部段。22、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借助于刻划刀和/或滚刀以如下方式将槽引入到工件中,即至少两个相邻的刻划刀和/或滚刀进入工件中的引入深度是不同的,其中所述刻划刀和/或滚刀的刀片具有楔形横截面,特别是沿着要引入的槽的宽度方向的楔形横截面。23、以这种方式,可以在工件中产生槽,所述槽在要制造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的可见侧上具有不同的宽度。在此,由于横向复合件的相应部段的自由长度较大和/或摩擦力较小,由木材构成的、通过宽度较大的槽或接缝分离的相邻条带可以比由木材构成的、通过宽度较小的槽分离的条带更容易地相互位移。24、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切割速度根据木材类型和/或木材的塑化程度和/或工件的木材的全局(木材)纤维走向来确定,其中所述切割速度通过工件和用以将槽引入工件中的工具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速度来确定。因此,例如,对于硬度较低的木材类型可以使用比对于硬度较高的木材类型更大的切割速度。另外,在木材塑化程度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比在塑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更高的切割速度。此外,在与直线方向显著偏离的全局纤维走向的情况下,使用与不那么强偏离于直线方向的全部纤维走向的情况相比更低的切割速度。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槽基本上沿着木纤维方向引入。26、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槽被引入到工件中,使得相邻的、与相应相邻的槽相关联的虚拟直线的在槽宽度方向上测量的间距处于0.1至100mm的范围内,优选在0.5至3.5m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0.7至1.3mm的范围内。在此,通过槽将3d面元件分成宽度为0.1至100mm(或0.5至3.5mm或0.7至1.3mm)的条带。条带可以相对于彼此位移,进而面元件是可3d可变形的。27、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槽被v形地引入。在此,引入的v形槽的张角α可以为0°<α≤25°,优选0°<α≤20°,更优选0°<α≤15°。槽还可以具有偏离v形的轮廓。28、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槽借助优选基本上沿着(木材)纤维方向相对于工件移动的刻划刀或滚刀引入。在此,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移动是重要的。由于稳定性原因厚度下限受到限制的刀具可以依次错开地布置在两个或更多个排中以实现更小的槽间距。此外,所述错位在如下方面是有利的的:即在沉入刀具时要加工的材料的排挤可以分别分布在数倍的槽宽度之上,由此减小切割力。29、通过条带的剩余的结合实现工件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条带切割阶段中的稳定性,使得也可以顺利地处理斜纤维状的木材。30、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分离3d面元件之前,工件的通过槽彼此分开或分离的区域通过横向复合件紧固。31、横向复合件优选在分离材料之前通过涂覆可剪切变形的和/或可逆固化的物质、例如单线、用粘合剂包覆的复丝纱线等、织物、无纺布、膜或粘合剂层来制造。在此,横向复合件可以施加成使得横向复合件的(主)延伸方向与虚拟直线之间的角度在0°至90°的范围内。横向复合件的主延伸方向与虚拟直线之间的角度优选为约90°,因为在该角度下,通过槽分离的区域(即由木材构成的相邻的条带)之间沿着槽或基本上沿着虚拟直线的可位移性在两个方向上是大致相同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横向复合件的主延伸方向与虚拟直线之间的角度可以小于90°,例如为45°。在这种情况下,沿着槽在一个方向上的可位移性基本上被阻止,而在另一方向上的可位移性例如与在90°角度情况下的可位移性相比会增加。32、横向复合件也可以在所描述的材料被分离之后实现,其中条带的面保持引导必须在分离和施加横向复合件的阶段之间进行。33、通过所涂覆的材料实现的横向复合件通过条带的材料所决定的剪切变形性和/或粘合层的可变形性来实现条带的剪切变形。34、如果工件由分层木材构成,则除了所描述的横向复合件之外,分离的3d面元件的条带的稳定性通过层的阻挡作用而增加,使得即使是极其斜纤维状的或脆性的起始材料、例如桃花心木或树节木材也可以安全地加工成3d面元件。这种阻挡作用在有针对性横向于彼此分层的木材层片(贴面板)的情况下,但是也在相对于木纤维方向平行的分层的层片的情况下形成,因为实际上始终出现与假定的纤维方向的偏差,进而出现一定的横穿。35、在使用另一个用于分层的临时载体时,形成相同的阻挡作用,特别是也对于斜纤维状的木材形成相同的阻挡作用,所述临时载体在工件中布置在完成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的可见侧上。通过使用临时载体,在引入槽时,可以附加地实现位于下面的木材层尤其是在横向于木纤维的方向上的稳定化。此外,通过使用临时载体,与没有临时载体的变型形式相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制造成本:即例如通过更便宜、更薄的胡桃木贴面板和便宜的临时载体、例如纸板替换可能更昂贵的材料(例如厚胡桃木贴面板)。36、临时载体尤其可以是面材料,例如塑料膜、纸板、纸张,特别是牛皮纸衬里、金属层/膜、木质材料、无纺布,特别是无纺布垫、特别是由一年生植物形成的无纺布垫、或者纺织无纺布或其他面状材料。37、在此,如果借助于工具为了引入槽而将工具从工件的后侧进入临时载体中,并且临时载体的在引入槽时工具尖部所进入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比工件的处于背离可见侧的一侧上的部段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更软,则进入临时载体中的工具尖部与在将槽引入工具中时直至、然而尚未进入临时载体中的工具部段相比受到不那么强的负荷。38、在未分层的工件的情况下,工件的布置在完成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的可见侧上的木材区域也可以用作临时载体。39、代替临时载体或除了临时载体之外,所述临时载体的承载作用还可以通过设有辅助能量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例如通过夹紧和/或施加真空来紧固工件的一部分的位置,尤其由木材构成的条带的一部分的位置。40、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特别是如果初始工件仅比3d面元件(例如贴面板块)稍厚的话,通过研磨剩余材料来分离工件的超过要制造的3d面元件的厚度的份额。由此,槽是连续的并实现期望的3d可变形性。在由平切贴面板或旋切贴面板构成的3d面元件中在用作成型部件中的覆盖层时原本就需要研磨表面,使得所述工序不意味着任何附加耗费。代替研磨,其他进行剥离的且在此进行平滑的方法,例如借助于刮刀进行刨削或纵向平切(精加工)是可行的。条带之间的已建立的横向复合件可在分离期间稳定工件并且实现:完成的3d面元件像普通木质贴面板一样进行处理。41、在用粘合剂、尤其热熔粘合剂填充槽以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制造横向复合件的情况下,得到密封效果,由此避免了在后续层片粘合时胶水渗漏的风险以及液体表面保护材料、例如漆和污渍以毛细方式进入完成的成型部件的在3d变形后固化的接缝中的风险。由此,排除了接缝的不希望的视觉突出。固化的接缝还增加了完成的成型部件的强度和特别是扭转刚度。42、如果工件明显厚于要制造的3d面元件(例如实木方条木料),则规定将剩余材料作为块分离。为了更好地理解,应该在此提到将3d面元件与块分开;作用原理保持不变。这可以通过传统的分离工艺、例如锯切来进行,但有利地通过无屑分离来进行,即例如通过贴面板制造方式中的纵向平切来进行,例如借助于精加工机。可以在每个新的槽中重复从所述块中分离3d面元件,直到该块被处理。因为在精加工时形成非常光滑的表面,所以在此不再需要研磨。条带的横向复合件在此带来与在通过研磨分离时相同的优点。43、根据另一实施方案,通过剪切、取下、展开或剥离为此所设的、仅借助压敏粘合固定的载体层来分离工件的超过要制造的3d面元件的厚度的份额。这种载体层可以包含塑料膜、纸板、纸张、特别是牛皮纸衬里、金属层/膜、木质材料、无纺布、特别是无纺布垫、特别是由一年生植物形成的无纺布垫、或者纺织无纺布或其他面状材料以及塑料,并且必要时在相应处理之后可以多次继续使用。但是,所述载体层也可以作为进行保护的膜在随后运输和仓储期间直至进一步加工都保留在3d面元件上,这在特别有价值的材料(例如木纹贴面板)的情况下是有利的。44、代替分离超过3d面元件厚度的材料(例如塑料膜),还可以通过例如熔化来执行所述材料的软化,这同样产生条带的期望的可位移性。在此,该特别的优点在于如下可行性:即所述塑料膜可以同时用于对覆盖有3d面元件的成型部件的随后的外面进行表面保护。45、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由开槽的和打磨过的贴面板制造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在制造用于椅子、扶手椅、用于车辆的内部配饰、盒子、诸如手提箱、包或罐等的容器、乐器、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扬声器、玩具或运动器材的层片木质成型部件时用作为装饰性顶层贴面板和/或用作没有装饰要求的芯材/内层贴面板。46、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用于对由刨花板或纤维板构成的家具前部件或环绕的桌板型材或汽车内面板或操作件、例如由塑料或金属件构成的方向盘或由塑料轻质组件构成的飞机内包面板进行覆层。47、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材料或3d面元件的木材湿度在其制造之前被调节至超过10%、特别是大约12%-22%的木材湿度。在加湿材料或3d面元件的情况下,可以施加抗真菌物质或其他添加剂,由此可以将3d面元件置于其能够储存而不受真菌侵袭的状态下。此外,由于加湿,3d面元件可以显著更好地进行3d变形,因为各个条带可以弯曲到比正常均衡湿度下更小的半径。如果在3d重成型之前附加地进行加热,则这种效果可以被进一步增强。48、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随后的热压过程期间将高的水份额降低至通常水平以形成3d成型部件。通过3d面元件的如此实现的改进的流动性,在压制过程期间可能出现的裂纹、接缝等都被封闭。如果在制造3d面元件之前已经存在增加的木材水分,则为此所需的切割力减小,同时工具磨损也减少,或工件寿命提高。49、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材料或3d面元件被湿化时引入阻燃物质。50、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代替增加的木材水分,3d面元件在其制造之前借助木材塑化物质(例如氨)进行预处理,由此实现与在湿处理时类似的优点。51、根据一个实施方案,3d面元件借助浸渍树脂进行处理。这种树脂渗透到木材结构的内部中,但也润湿3d面元件的条带的表面。树脂被调节成使得其在3d重成型之前要进行的加热时会液化,进而实现3d面元件的条带的位移。除了对于浸渍的木材已知的防水性改进之外,3d面元件的条带的借助浸渍进行的、可逆的粘合是有利的。52、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将上述方法用于制造分层的二维或三维成型部件或用于对二维或三维成型部件进行覆层。此外,还可以使用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3d面元件来制造平放的材料或2d成型部件和/或对其覆层。另外,可以使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3d面元件的面变形扭曲,即改变3d面元件的面,以获得改变的3d面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接缝遵循3d面元件扭曲的轮廓。然后,改变的3d面元件可用于制造二维或三维弯曲的成型部件或用于对二维或三维的成型部件覆层。53、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一种由木材或木材复合材料构成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3d面元件),所述面元件可特别地通过上述的用于制造由木材或木材复合材料构成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3d面元件)的方法来制造,所述面元件具有多个由木材、分层木材或由木材和一种或多种其他面材料构成的复合件构成的条带,所述条带通过横向复合件彼此紧固和/或紧固在载体上,并且通过接缝分离,其中接缝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接缝、尤其所有接缝在三维可弯曲变形的所述面元件的俯视图中至少部段地具有不规则的波形形状和/或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彼此邻接的直线部段。54、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至少两个相邻接缝的在接缝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间距沿着接缝的纵向方向变化。55、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每个接缝的局部法线和与相应的槽相关联的虚拟直线的相应的法线之间的角度β在相应的接缝的每个点处处于-15°≤β≤+15°的范围中,特别地处于-5°≤β≤5°的范围内。56、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每个接缝和相应的与所述接缝相关联的虚拟直线之间在接缝的整个长度上的间距小于与相应的接缝相关联的虚拟直线和与相应的接缝的相邻的接缝相关联的虚拟直线之间的间距的30%,优选小于20%,特别优选小于10%。57、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的俯视图中,不同接缝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且沿着纵向方向彼此对应的部段的形状是不同的。58、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接缝基本上沿着木纤维方向伸展。59、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接缝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距与各个相邻接缝相关联的相邻虚拟直线的间距在0.1至100mm的范围内,优选在0.5至3.5m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0.7至1.3mm的范围内。60、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接缝为v形地构成,其中v形接缝的张角α可以为0°<α≤25°,优选0°<α≤20°,更优选0°<α≤15°。61、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横向复合件包含可剪切变形的和/或可逆固化的物质,例如单线、织物、无纺布、膜或粘合剂层,其中粘合剂是可再活化的,例如可热再活化的粘合剂(热熔粘合剂)和/或耐光粘合剂和/或是阻燃粘合剂。62、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分层的二维或三维的成型部件具有至少一个上述的三维可弯曲变形的面元件(3d面元件)。
- 上一篇:一种木门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家具木板开槽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