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

发布日期:2024-09-02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涉及改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改性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改变材料物质形态或性质的方法,物理改性是在基体中加入其它的填料,如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橡胶品种、热塑性弹性体、其它塑料品种,或一些添加助剂,通过混合、混炼的方法而制成的性能突出的改性材料,化学改性通过化学反应改...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改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背景技术:1、改性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改变材料物质形态或性质的方法,物理改性是在基体中加入其它的填料,如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橡胶品种、热塑性弹性体、其它塑料品种,或一些添加助剂,通过混合、混炼的方法而制成的性能突出的改性材料,化学改性通过化学反应改变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2、发明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竹纤维的规模化改性设备多采用将竹纤维放入混合罐内,然后将助剂放入混合罐内与竹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混炼,制出性能突出的改性材料,然后通过出料口将混炼后的改性材料排出,但是改性材料通过出料口排出时由于改性材料在排出时附有冲击力可能会造成改性材料冲击收集桶造成收集桶位置偏移影响接料的情况。3、为了解决改性材料通过出料口排出时由于改性材料在排出时附有冲击力可能会造成改性材料冲击收集桶造成收集桶位置偏移影响接料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在收集桶底部安装配重底座增加收集桶稳定性的方式进行处理,本申请采用另一种解决方式。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改性材料通过出料口排出时由于改性材料在排出时附有冲击力可能会造成改性材料冲击收集桶造成收集桶位置偏移影响接料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混合罐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机体靠近控制按钮的一侧设置有防误触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所述矩形框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孔,所述矩形框靠近圆形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表面螺纹形状呈相反对称排列,所述双向螺杆设置在圆形孔内部,所述双向螺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矩形框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杆的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孔块,两个所述螺孔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杆,两个所述矩形杆的表面分别与两个矩形孔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矩形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3、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夹持装置,使得电机带动双向螺杆在圆形孔内部转动,使得双向螺杆带动两个螺孔块对向移动,使得两个螺孔块带动两个矩形杆在两个矩形孔内部对向移动,使得两个矩形杆可带动两个夹板对向移动对出料口下方放置的收集桶进行夹持固定,减少了收集桶对改性材料收集时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提高了对改性材料的收集效率。4、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板的相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滑条,多个所述防滑条呈等距离排列。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防滑条,使得防滑条可增加夹板与收集桶表面的摩擦力,减少夹板对收集桶夹持时收集桶发生晃动或滑动的情况。6、优选的,两个所述矩形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表面均与机体表面贴合。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杆,使得支撑杆可贴合机体表面对矩形杆进行辅助支撑,减少矩形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下坠和向下晃动的情况,提高矩形杆的使用稳定性。8、优选的,所述双向螺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环与矩形框的内壁固定连接。9、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轴承,使得轴承可减少双向螺杆与矩形框之间的转动磨损,同时可提高双向螺杆与矩形框之间的转动效率。10、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内壁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圆孔块,所述双向螺杆的中部位置表面与圆孔块的内壁转动连接。11、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圆孔块,使得圆孔块可对双向螺杆进行辅助加固,减少双向螺杆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双向螺杆的稳定性。12、优选的,所述防误触装置包括辅助块,所述辅助块与机体靠近控制按钮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3、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防误触装置,使得人员可手动转动防护板,使得防护板通过圆筒沿圆杆表面转动,当防护板移动到覆盖控制按钮上方位置时,使得防护板对外界物体进行阻拦,减少了人员对机体操作时意外误触到控制按钮导致机体运行变更的情况。14、优选的,所述防护板靠近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的表面与机体的表面贴合。1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稳定块,使得防护板转动到适当位置时稳定块表面与机体表面贴合对防护板进行辅助支撑,减少防护板在使用时发生晃动的情况,提高防护板的稳定性。16、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表面呈长方形。1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推板,使得人员可通过手动移动推板带动防护板移动,提高人员移动防护板的便捷性。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夹持装置,使得两个矩形杆可带动两个夹板对向移动对出料口下方放置的收集桶进行夹持固定,减少了收集桶对改性材料收集时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提高了对改性材料的收集效率。技术特征:1.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混合罐(2),所述混合罐(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所述混合罐(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4),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夹持装置(5),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6),所述机体(1)靠近控制按钮(6)的一侧设置有防误触装置(7),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矩形框(51),所述矩形框(51)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51)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52),所述矩形框(51)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孔(53),所述矩形框(51)靠近圆形孔(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5),所述电机(5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56),所述双向螺杆(56)的表面螺纹形状呈相反对称排列,所述双向螺杆(56)设置在圆形孔(52)内部,所述双向螺杆(56)远离电机(55)的一端与矩形框(5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杆(56)的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孔块(57),两个所述螺孔块(5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杆(58),两个所述矩形杆(58)的表面分别与两个矩形孔(53)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矩形杆(5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5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59)的相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滑条(510),多个所述防滑条(510)呈等距离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矩形杆(58)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12),两个所述支撑杆(512)的一侧表面均与机体(1)表面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56)远离电机(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511),所述轴承(511)的外侧环与矩形框(51)的内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51)的内壁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圆孔块(54),所述双向螺杆(56)的中部位置表面与圆孔块(54)的内壁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触装置(7)包括辅助块(71),所述辅助块(71)与机体(1)靠近控制按钮(6)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块(7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72),所述圆杆(7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筒(73),所述圆筒(7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7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74)靠近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块(75),所述稳定块(75)的表面与机体(1)的表面贴合。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7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板(76),所述推板(76)的表面呈长方形。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涉及改性设备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混合罐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机体靠近控制按钮的一侧设置有防误触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所述矩形框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孔,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装置,使得两个矩形杆可带动两个夹板对向移动对出料口下方放置的收集桶进行夹持固定,减少了收集桶对改性材料收集时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提高了对改性材料的收集效率。技术研发人员:周寒灏,彭婧,王海燕,吉孝磊,唐荐,张承屏,田丽莎,杨蓉,龙家来,蔡欢,方宜辉,吴喜阳,张欢欢,杨芝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研发日:20230829技术公布日:2024/6/18

一种竹纤维规模化改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