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组件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粘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粘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申请涉及零部件固定,尤其涉及一种粘接组件。、随着智能汽车的功能不断迭代增强,智能驾驶领域控制器及相关车载产品在密封、防水、耐候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在众多的方案中,点胶密封是常用的方式之一。点胶密封以其结构简单、工艺可行性强、产品可靠性高等优势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制造过程...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申请涉及零部件固定,尤其涉及一种粘接组件。背景技术:1、随着智能汽车的功能不断迭代增强,智能驾驶领域控制器及相关车载产品在密封、防水、耐候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在众多的方案中,点胶密封是常用的方式之一。点胶密封以其结构简单、工艺可行性强、产品可靠性高等优势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点胶槽底部为直角结构,而胶水具有液体水滴角的特性,因此当胶水流动性不足或者点胶工艺参数不合适时,在点胶槽直角处,胶水容易从上方包覆形成困气空间而出现缺胶。缺胶问题将影响粘接力和密封效果,容易导致产品开胶、漏水、防水等级降低。技术实现思路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接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将导胶通道圆滑过渡,从而保证粘接剂能填充导胶通道的每一个角落,避免出现缺胶,从而保证工件之间的粘接力和密封效果,避免产品产生开胶漏水等现象,提高防水等级。2、本申请提供的粘接组件,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粘接剂,所述粘接剂位于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粘接固定。所述第一工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凹设盛胶槽。所述第二工件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凸设挤压台。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间隔相对,所述挤压台伸进所述盛胶槽,且所述挤压台与所述盛胶槽的槽面之间具有间隔,以在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之间形成导胶通道。所述导胶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直道和第一弯道,所述第一弯道为弧形弯道。所述粘接剂设置于导胶通道内,且所述粘接剂与所述第一直道的内壁接触,所述粘接剂与所述第一弯道的内壁面接触。所述粘接剂设置于所述盛胶槽内,所述第一工件和/或所述第二工件移动,使所述挤压台挤压所述粘接剂,所述粘接胶从所述第一直道流动至所述第一弯道,且与所述第一弯道的内壁面的接触。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凸设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设有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盛胶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工件还包括侧面,所述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挤压台的一侧。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止挡面和所述侧面间隔相对,以形成第一溢流通道。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和所述导胶通道连通。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和所述导胶通道通过溢流弯道连通,所述溢流弯道为弧形弯道。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件设有止挡顶面,所述止挡顶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连接。所述侧面凸设有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设有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侧面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止挡顶面和所述第二止挡面至少部分间隔相对,以形成第二溢流通道,所述第二溢流通道和所述第一溢流通道远离所述导胶通道的一端连通。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面和所述止挡顶面垂直连接。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挡面和所述侧面之间弧形连接。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胶通道还包括第二直道,所述第二直道与所述第一弯道远离所述第一直道的一侧连通。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胶通道还包括第三直道和第二弯道,所述第二弯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道远离所述第一弯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弯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直道连通。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工件包括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粘接剂粘接形成组合件。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件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工件包括组合件,所述组合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通过所述粘接剂粘接形成插接件。12、本申请提供的粘接组件,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粘接剂,所述粘接剂位于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粘接固定。所述第一工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凹设盛胶槽。所述第二工件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凸设挤压台。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间隔相对,所述挤压台伸进所述盛胶槽,且所述挤压台与所述盛胶槽之间具有间隔,以在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之间形成导胶通道。所述导胶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直道和第一弯道,所述第一弯道为弧形弯道。所述粘接剂设置于所述盛胶槽内,所述第一工件和/或所述第二工件移动,使所述挤压台挤压所述粘接剂,所述粘接胶从所述第一直道流动至所述第一弯道,且与所述第一弯道的内壁面的接触。13、本申请中,导胶通道的第一弯道为弧形弯道,也就是说第一直道是与弧形弯道连通的,从而使得导胶通道中没有直角通道,如此,粘接剂在流动过程中,能填充导胶通道的每一个角落,避免出现缺胶,从而保证工件之间的粘接力和密封效果,避免产品产生开胶漏水等现象,提高防水等级。技术特征:1.一种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粘接剂,所述粘接剂位于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粘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凸设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设有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盛胶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工件还包括侧面,所述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挤压台的一侧;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止挡面和所述侧面间隔相对,以形成第一溢流通道;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和所述导胶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和所述导胶通道通过溢流弯道连通,所述溢流弯道为弧形弯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设有止挡顶面,所述止挡顶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面和所述止挡顶面垂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面和所述侧面之间弧形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胶通道还包括第二直道,所述第二直道与所述第一弯道远离所述第一直道的一侧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胶通道还包括第三直道和第二弯道,所述第二弯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道远离所述第一弯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弯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直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工件包括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粘接剂粘接形成组合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件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工件包括所述组合件,所述组合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粘接剂粘接形成插接件。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粘接组件,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粘接剂,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通过粘结剂粘接固定;第一工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凹设盛胶槽;第二工件包括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凸设挤压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形成导胶通道;导胶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直道和第一弯道,第一弯道为弧形弯道;所述粘接剂设置于导胶通道内,且所述粘接剂与所述第一直道的内壁接触,所述粘接剂与所述第一弯道的内壁面接触。本申请中,导胶通道的拐角处均为弧形过渡,如此,粘接剂能填充导胶通道的每一个角落,避免出现缺胶,从而保证工件之间的粘接力和密封效果,避免粘接组件产生开胶漏水等现象,提高防水等级。技术研发人员:韩冰,余德正,贺瑞兴,丘鹏昌,林避箭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3技术公布日:2024/8/16

粘接组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