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隔震技术,能有效保护室内仪器设备,降低财产损失,能更大程度地保护建筑物内部人员的安全。隔震技术由于它的各种优越性,因此被大量的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而且经受住了实际地震的检验。、目前对于一些高烈度区内的下有线路(地铁、高铁)穿过的建...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背景技术:1、隔震技术,能有效保护室内仪器设备,降低财产损失,能更大程度地保护建筑物内部人员的安全。隔震技术由于它的各种优越性,因此被大量的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而且经受住了实际地震的检验。2、目前对于一些高烈度区内的下有线路(地铁、高铁)穿过的建筑物,不仅需要考虑地震控制,还需要考虑地铁和高铁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传统的隔振或者隔震方法,只能单一的进行振动控制或者地震控制,无法同时进行振动和地震的双重控制。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以解决上述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包括:中部结构;布设在所述中部结构顶部上部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结构底部的下部结构;其中,所述上部结构通过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连接,且中部机构与上部结构能够组成串联振震双控支座;所述中部结构包括中预埋钢板,所述中预埋钢板的底部设置均匀分布的钢棒,且每个钢棒的顶部均与中预埋钢板的底部焊接,每个所述钢棒的外侧均套有钢弹簧,每个所述钢弹簧的顶部均与中预埋钢板的底部焊接。3、优选的,所述上部结构包括与中预埋钢板顶部安装的橡胶隔震支座,所述橡胶隔震支座的顶部设置有上预埋钢板,所述上预埋钢板的顶部设有上混凝土支墩,所述上预埋钢板的顶部通过预埋件二与上混凝土支墩相连接,所述上混凝土支墩的顶部安装有上结构柱。4、优选的,所述下部结构包括下预埋钢板,所述下预埋钢板的顶部与每个钢弹簧的底部焊接,所述下预埋钢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预留位移孔,且每个预留位移孔均与钢棒一一对应。5、优选的,所述下部结构还包括下混凝土柱支墩,所述下混凝土柱支墩的顶部通过预埋件一与下预埋钢板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下混凝土柱支墩的底部安装有下结构柱。6、优选的,每个所述预留位移孔的内壁均设置有聚氨酯环带。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具有如下8、有益效果: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弹簧隔振支座和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串联组合,并在弹簧隔振支座部分设置水平位移的约束装置,控制住了因为钢弹簧水平刚度较弱而导致位移过大的问题,并通过设置聚氨酯环带阻断了振动振源的传播路径,留足了变形位移余量,将橡胶隔震支座(叠层橡胶垫隔震)串联,地震作用在传播过程中通过该隔震层进行能量耗散,从而达到震振双控的目的。技术特征:1.一种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留位移孔(4)的内壁均设置有聚氨酯环带(3)。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所述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包括中部结构;布设在所述中部结构顶部上部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结构底部的下部结构;其中,所述上部结构通过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建筑用串联震振双控支座具有通过将传统的弹簧隔振支座和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串联组合,并在弹簧隔振支座部分设置水平位移的约束装置,控制住了因为钢弹簧水平刚度较弱而导致位移过大的问题,并通过设置聚氨酯环带阻断了振动振源的传播路径,留足了变形位移余量,将橡胶隔震支座(叠层橡胶垫隔震)串联,地震作用在传播过程中通过该隔震层进行能量耗散,从而达到震振双控的目的。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换,余尚,丁景花,胡先国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技术研发日:20231206技术公布日:2024/8/16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户外大气检测预警装置的制作方
- 下一篇:一种钢化玻璃冷却支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