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车载电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换器和车辆。、车辆的动力电池包括变换器,可以实现高、低电压转换,以便将车辆上动力电池的高电压转换成低压电,为用电产品供电和给蓄电池充电。、相关技术中,变换器包括mos管压片、mos管、pcb板、载体结构和箱体。其中主要的发热元件包括mos管,变换器的...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车载电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换器和车辆。背景技术:1、车辆的动力电池包括变换器,可以实现高、低电压转换,以便将车辆上动力电池的高电压转换成低压电,为用电产品供电和给蓄电池充电。2、相关技术中,变换器包括mos管压片、mos管、pcb板、载体结构和箱体。其中主要的发热元件包括mos管,变换器的结构布置需要对mos管进行散热。mos管抵在载体结构上,mos管压片压抵在mos管上以保持mos管和载体结构之间的接触。pcb板先定位安装在载体结构上,pcb板和载体结构紧固形成的组合件再定位安装在箱体上。由此,pcb板因二次定位造成累计公差大。此外,载体结构底面与箱体之间接触并限定出接触面,在接触面上涂抹导热硅脂。接触面需要进行额外的机加处理,制造成本提高,且箱体高度高,原材料用料多,重量更重,而且集成度低;并且,在接触面上涂抹导热硅脂,直接增加了后续生产、装配、拆装和维修的难度,降低效率。3、由此,这存在改进的空间。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换器,通过将电路板直接设置在箱体上,避免因二次定位造成累计公差大的风险,降低模具设计的制造成本。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换器,包括:箱体和电路板,所述箱体具有底壁和肋板,所述肋板连接在所述底壁上且向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路板抵靠并固定于所述肋板,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肋板的抵靠区域适于与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位置错开。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换器,电路板可以直接安装在箱体上,提高了电路板安装至箱体上的装配便利性和装配效率,可以降低电路板的因二次定位造成的累计公差,降低了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要求的难度,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和装配的效率,还简化了箱体结构,提高了变换器的集成程度;并且,电路板与肋板的抵靠区域与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位置错开时,可以避免抵靠区域与元器件之间的干涉,从而提高元器件安装的便利性和装配效率。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肋板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定位于所述肋板,并利用第一紧固件将所述电路板紧固于所述肋板。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至少两个定位柱。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包括mos管,所述mos管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变换器还包括压片,所述肋板具有与所述底壁分离开的凸台,所述压片安装于所述凸台且用于将所述mos管压抵于所述肋板的侧壁。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片包括相连的压片本体板和压片固定板,所述压片本体板相对于所述压片固定板弯折且向所述肋板的侧壁弯曲,所述压片本体板用于压抵所述mos管,所述凸台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压片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于所述凸台。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至少两个定位柱。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开设有装拆孔,第二紧固件适于经所述装拆孔将所述压片固定板紧固于所述凸台,所述第二紧固件还适于经所述装拆孔拆卸。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换器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安装于所述底壁且用于封盖或打开所述装拆孔。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所述压片固定板和所述防护盖相互平行。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防护盖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粘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藏胶槽。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藏胶槽的槽深不小于0.5mm。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mos管与所述肋板之间设有导热片,所述mos管与所述导热片的接触面上、所述导热片与所述肋板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导热结构胶。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换器为dc-dc变换器,所述电路板具有高压输入口、低压输出口和低压信号线束口,所述箱体具有低压输出端口和低压信号端口,所述低压输出口与所述低压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低压信号线束口与所述低压信号端口电连接。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功率电感和滤波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滤波电路、升压电路、电源变压器,直流高压电由所述高压输入口输入,经所述滤波电路滤波,经所述升压电路升压,再经所述电源变压器到达所述低压输出口,后经所述功率电感、所述滤波板后,由所述低压输出端口输出。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换器。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路板可以直接安装到箱体上,可以降低电路板的因二次定位造成的累计公差,降低了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要求的难度,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和装配的效率,还简化了箱体结构,提高了变换器的集成程度。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技术特征:1.一种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03)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11),所述电路板(2)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定位于所述肋板(103),并利用第一紧固件将所述电路板(2)紧固于所述肋板(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为至少两个定位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包括mos管(3),所述mos管(3)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4)包括相连的压片本体板(40)和压片固定板(41),所述压片本体板(40)相对于所述压片固定板(41)弯折且向所述肋板(103)的侧壁弯曲,所述压片本体板(40)用于压抵所述mos管(3),所述凸台(1031)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13),所述压片固定板(41)通过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3)定位于所述凸台(103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3)为至少两个定位柱。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01)上开设有装拆孔(1011),第二紧固件适于经所述装拆孔(1011)将所述压片固定板(41)紧固于所述凸台(1031),所述第二紧固件还适于经所述装拆孔(1011)拆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还包括防护盖(5),所述防护盖(5)安装于所述底壁(101)且用于封盖或打开所述装拆孔(101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所述压片固定板(41)和所述防护盖(5)相互平行。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01)具有第一安装面(1012),所述防护盖(5)具有第二安装面(51),所述第一安装面(1012)与所述第二安装面(51)粘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安装面(1012)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面(51)上设有藏胶槽(10121)。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藏胶槽(10121)的槽深不小于0.5mm。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3)与所述肋板(103)之间设有导热片(6),所述mos管(3)与所述导热片(6)的接触面上、所述导热片(6)与所述肋板(103)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导热结构胶。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为dc-dc变换器,所述电路板(2)具有高压输入口(20)、低压输出口(21)和低压信号线束口(22),所述箱体(1)具有低压输出端口(1021)和低压信号端口(1022),所述低压输出口(21)与所述低压输出端口(1021)电连接,所述低压信号线束口(22)与所述低压信号端口(1022)电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功率电感和滤波板,所述电路板(2)上设有滤波电路、升压电路、电源变压器,直流高压电由所述高压输入口(20)输入,经所述滤波电路滤波,经所述升压电路升压,再经所述电源变压器到达所述低压输出口(21),后经所述功率电感、所述滤波板后,由所述低压输出端口(1021)输出。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换器。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换器和车辆,变换器包括箱体和电路板,箱体具有底壁和肋板,肋板连接在底壁上且向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设置;电路板抵靠并固定于肋板,且电路板与肋板的抵靠区域适于与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位置错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换器,电路板可以直接安装在箱体的肋板上,提高了电路板安装至箱体上的装配便利性和装配效率,可以降低电路板的因二次定位造成的累计公差,降低了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要求的难度,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和装配的效率,还简化了箱体结构,提高了变换器的集成程度;并且,可以避免抵靠区域与元器件之间的干涉,从而提高元器件安装的便利性和装配效率。技术研发人员:元加加,杜连军,吴斌,张德平,夏彬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15技术公布日:2024/8/16
- 上一篇:一种方向柱锁紧孔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火力发电厂观察窗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