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及楼梯连接结构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及楼梯连接结构。、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中,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预制梯段板是指实现楼层间竖向交通的重要构件。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比较普遍,但对于医院等公共建筑层高较高,梯段板长...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及楼梯连接结构。背景技术:1、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中,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预制梯段板是指实现楼层间竖向交通的重要构件。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比较普遍,但对于医院等公共建筑层高较高,梯段板长度较大,造成单块梯段板重量较重,工厂生产吊装较为困难,采用的立模生产时需要采用较厚重的模板,需要采用更大吨位的吊车,现场安装也存在较大困难,仅仅因为梯段板单个构件就要采用更大吨位的塔吊,造成较大的浪费。如果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技术进行生产,能够减小梯段板的厚度,减轻梯段板重量,解决生产、安装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利因素,将预制梯段板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新高度。2、现有技术中,采用该方法生产预制梯段板包括有cn202320846706.4、cn202010901440.x、由于梯段板两端均以平面搭接在建筑的平台段梯梁上,所以要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其一端要向外翘起,为形成该结构,需要如上述两篇文献中,通过底模与上模夹持形成构造腔,或是如cn201520049321.0、cn201710159073 .9中,通过底模以及两个端模形成构造腔,一方面模具拆装麻烦,另一方面,浇筑混凝土后,其中存在气泡,需要经过振捣密实保证强度与质量,但是通过端模、上模对部分或全部的混凝土形成封堵,导致气泡难以正常排出,就导致最终成品存在缺陷,需要成型后进行二次填充修补,二次修补的混凝土往往与初次浇筑的混凝土结合率差,整体性差。技术实现思路1、为解决多模具拆装麻烦且影响质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及楼梯连接结构。2、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s1、设计底模板4,底模板4顶部向下设置用于形成阶梯的楔形凹槽;4、s2、在底模板4内绑扎形成钢筋网片;5、s3、在底模板4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至上表面平整;6、s4、查看平整后的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厚度,未达到则重复s3直到达到设计厚度;7、s5、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后,脱模形成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8、进一步的,增加s1.1、还包括流水线台模6,底模板4放置于流水线台模6上;9、增加s1.2、在底模板4上涂刷脱模剂。10、进一步的,增加s2.1、在底模板4的楔形凹槽上放置定位垫块,并放置与楔形凹槽相匹配的踏步抗裂钢筋8,踏步抗裂钢筋8通过定位垫块与楔形凹槽之间形成间隙;11、增加s2.2、在踏步抗裂钢筋8上方设置钢筋桁架7,钢筋桁架7内穿插设置多层普通受力钢筋5,普通受力钢筋5及踏步抗裂钢筋8均与钢筋桁架7绑扎固定形成钢筋网片;12、增加s2.3、在楔形凹槽两端的凹槽内分别设置上平台段受力钢筋10与下平台段受力钢筋11,并与钢筋桁架7绑扎固定。13、进一步的,所述s2.3中,下平台段受力钢筋11呈矩形并与所在楔形凹槽平行设置,使得下平台段受力钢筋11外端形成不存在钢筋结构的多余部分2;上平台段受力钢筋10呈矩形并从楔形凹槽内斜向上设置,在不高于设计厚度的位置做水平折弯处理。14、进一步的,增加s2.4、沿阶梯方向设置穿过钢筋网片的预应力钢绞线3,将钢筋网片与预应力钢绞线3绑扎定位,对预应力钢绞线3两端张拉施加预应力;15、增加s5.1、剪断预应力钢绞线3两端。16、进一步的,增加s5.2、切除多余部分2,使得下平台段受力钢筋11对应的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端部形成与水平面相抵接的平面结构。17、进一步的,增加s2.4、在踏步抗裂钢筋8与钢筋桁架7之间填充轻质减重材料。18、一种通过上述生产方法制造的楼梯的连接结构,包括下平台段梯梁13与上平台段梯梁14,还包括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下端与下平台段梯梁13之间为水平面配合;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上端与上平台段梯梁14之间为斜面配合,所述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上端与上平台段梯梁14之间设置加强连接结构。1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连接结构包括上平台段梯梁14内预埋的连接钢筋16,连接钢筋16上端从斜面向上伸出,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设置与连接钢筋16配合的预留孔,连接钢筋16上端与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固定连接;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与上平台段梯梁14之间的斜面处填充水泥砂浆17;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上端前部与上平台段梯梁14之间形成竖直间隙,竖直间隙内填充聚苯板18,聚苯板18上端抵接设置pe棒19,pe棒19上方注胶至与上平台段梯梁14上平面平齐。20、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为上大下小的两段阶梯孔,阶梯孔上设置垫片20,连接钢筋16上端从垫片20伸出并设置外螺纹,外螺纹配合设置限位螺母21,限位螺母21抵接于垫片20上部;垫片20下方的预留孔内填充灌浆料、垫片20上方的预留孔内填充砂浆。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仅使用单底模结构,使得混凝土浇筑后上方无封堵,经过振捣密实操作后气泡率更低,更容易保障成品质量,且能将构件生产与现有台模生产线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投入,虽然使得预制梯段板上平面(实际使用中的下斜面)为无凸起的平面,但针对性设计有加强的连接结构,保证斜面配合的连接强度。技术特征:1.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中,下平台段受力钢筋(11)呈矩形并与所在楔形凹槽平行设置,使得下平台段受力钢筋(11)外端形成不存在钢筋结构的多余部分(2);上平台段受力钢筋(10)呈矩形并从楔形凹槽内斜向上设置,在不高于设计厚度的位置做水平折弯处理。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加s5.2、切除多余部分(2),使得下平台段受力钢筋(11)对应的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端部形成与水平面相抵接的平面结构。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加s2.4、在踏步抗裂钢筋(8)与钢筋桁架(7)之间填充轻质减重材料。8.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生产方法制造的楼梯的连接结构,包括下平台段梯梁(13)与上平台段梯梁(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下端与下平台段梯梁(13)之间为水平面配合;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上端与上平台段梯梁(14)之间为斜面配合,所述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上端与上平台段梯梁(14)之间设置加强连接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楼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结构包括上平台段梯梁(14)内预埋的连接钢筋(16),连接钢筋(16)上端从斜面向上伸出,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设置与连接钢筋(16)配合的预留孔,连接钢筋(16)上端与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固定连接;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与上平台段梯梁(14)之间的斜面处填充水泥砂浆(17);混凝土预制梯段板(1)上端前部与上平台段梯梁(14)之间形成竖直间隙,竖直间隙内填充聚苯板(18),聚苯板(18)上端抵接设置pe棒(19),pe棒(19)上方注胶至与上平台段梯梁(14)上平面平齐。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为上大下小的两段阶梯孔,阶梯孔上设置垫片(20),连接钢筋(16)上端从垫片(20)伸出并设置外螺纹,外螺纹配合设置限位螺母(21),限位螺母(21)抵接于垫片(20)上部;垫片(20)下方的预留孔内填充灌浆料、垫片(20)上方的预留孔内填充砂浆。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梯段板的单模生产方法及楼梯连接结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底模板,底模板顶部向下设置用于形成阶梯的楔形凹槽;S2、在底模板内绑扎形成钢筋网片;S3、在底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至上表面平整;S4、查看平整后的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厚度,未达到则重复S3直到达到设计厚度;S5、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后,脱模形成混凝土预制梯段板,仅使用单底模结构,使得混凝土浇筑后上方无封堵,经过振捣密实操作后气泡率更低。技术研发人员:邢许颍,李爱兵,李建新,张航,赵科立,滕猛,郑彦凯,李小康,巩红霞,宋涛,曹时卉,侯博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