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地都需要对当地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传统技术中,通常通过构建待测区域对应碳排放量的耦合关联模型,来确定待测区域的碳强度,进而根据碳强度进一步得到当地的碳排放情况,即,当综合碳强度较...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背景技术:1、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地都需要对当地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2、传统技术中,通常通过构建待测区域对应碳排放量的耦合关联模型,来确定待测区域的碳强度,进而根据碳强度进一步得到当地的碳排放情况,即,当综合碳强度较高时,则证明当地的碳排放量较大,降碳水平较差。3、该方式虽然能够确定出待测区域内的碳强度,但针对存在有其他区域供电的待测区域,确定出的碳强度中会受到其他区域供电所产生的碳排放影响,因此,存在碳强度确定不准确的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确定碳强度的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包括:3、获取用电区域的用电需求负荷和用电碳强度;4、针对用电区域对应的每个供电区域,获取供电区域向用电区域供电所对应的供电功率和供电碳强度;5、根据用电负荷、用电碳强度、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以及,根据用电负荷和各供电功率,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用电功率;6、将剩余碳排放量和剩余用电功率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剩余碳强度;7、其中,剩余碳排放量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碳排放量之外的碳排放量;剩余用电功率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功率之外的用电功率;剩余碳强度是指用电区域内单位剩余用电功率的剩余碳排放量。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电负荷、用电碳强度、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包括:9、根据用电负荷和用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用电碳排放量,以及,根据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供电碳排放量;10、将用电碳排放量与供电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电负荷和用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用电碳排放量,包括:12、将用电负荷和用电碳强度之间的乘积,确定为用电区域的用电碳排放量。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供电碳排放量,包括:14、针对每个供电区域,将供电区域对应的供电功率和相应供电碳强度之间的乘积,确定为供电区域为用电区域供电的基础碳排放量;15、将各供电区域对应基础碳排放量之间的和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供电碳排放量。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电负荷和各供电功率,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用电功率,包括:17、将各供电功率之间的和值确定为供电总功率;18、将用电负荷与供电总功率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剩余用电功率。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20、获取待测区域的用电负荷和用电功率;21、若用电负荷大于用电功率,则将待测区域作为用电区域。2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剩余碳强度确定装置,包括:23、用电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电区域的用电需求负荷和用电碳强度;24、供电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针对用电区域对应的每个供电区域,获取供电区域向用电区域供电所对应的供电功率和供电碳强度;25、剩余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电负荷、用电碳强度、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以及,根据用电负荷和各供电功率,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用电功率;26、剩余强度确定模块,用于将剩余碳排放量和剩余用电功率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剩余碳强度;27、其中,剩余碳排放量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碳排放量之外的碳排放量;剩余用电功率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功率之外的用电功率;剩余碳强度是指用电区域内单位剩余用电功率的剩余碳排放量。28、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29、获取用电区域的用电需求负荷和用电碳强度;30、针对用电区域对应的每个供电区域,获取供电区域向用电区域供电所对应的供电功率和供电碳强度;31、根据用电负荷、用电碳强度、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以及,根据用电负荷和各供电功率,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用电功率;32、将剩余碳排放量和剩余用电功率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剩余碳强度;33、其中,剩余碳排放量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碳排放量之外的碳排放量;剩余用电功率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功率之外的用电功率;剩余碳强度是指用电区域内单位剩余用电功率的剩余碳排放量。34、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35、获取用电区域的用电需求负荷和用电碳强度;36、针对用电区域对应的每个供电区域,获取供电区域向用电区域供电所对应的供电功率和供电碳强度;37、根据用电负荷、用电碳强度、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以及,根据用电负荷和各供电功率,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用电功率;38、将剩余碳排放量和剩余用电功率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剩余碳强度;39、其中,剩余碳排放量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碳排放量之外的碳排放量;剩余用电功率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功率之外的用电功率;剩余碳强度是指用电区域内单位剩余用电功率的剩余碳排放量。40、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41、获取用电区域的用电需求负荷和用电碳强度;42、针对用电区域对应的每个供电区域,获取供电区域向用电区域供电所对应的供电功率和供电碳强度;43、根据用电负荷、用电碳强度、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以及,根据用电负荷和各供电功率,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用电功率;44、将剩余碳排放量和剩余用电功率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剩余碳强度;45、其中,剩余碳排放量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碳排放量之外的碳排放量;剩余用电功率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功率之外的用电功率;剩余碳强度是指用电区域内单位剩余用电功率的剩余碳排放量。46、上述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获取用电区域的用电需求负荷和用电碳强度;针对用电区域对应的每个供电区域,获取供电区域向用电区域供电所对应的供电功率和供电碳强度;根据用电负荷、用电碳强度、各供电功率和各供电碳强度,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以及,根据用电负荷和各供电功率,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用电功率;将剩余碳排放量和剩余用电功率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用电区域的剩余碳强度;其中,剩余碳排放量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碳排放量之外的碳排放量;剩余用电功率是指用电区域内除各供电区域供电产生的功率之外的用电功率;剩余碳强度是指用电区域内单位剩余用电功率的剩余碳排放量。本实施例通过确定用电区域的剩余碳排放量和剩余用电功率,进一步通过剩余碳排放量和剩余用电功率之间的比值,更加准确的确定出用电区域的剩余碳强度。

剩余碳强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