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降温服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抗菌降温服及其制造方法。、、现有技术中的降温服只能对人体的上半身至颈部的位置进行降温,在较高温度下,较热的空气容易直接接触面部的皮肤和鼻腔,造成中暑,同时制造加工不方便。技术实现思路、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抗菌降温服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不...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抗菌降温服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1、2、现有技术中的降温服只能对人体的上半身至颈部的位置进行降温,在较高温度下,较热的空气容易直接接触面部的皮肤和鼻腔,造成中暑,同时制造加工不方便。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抗菌降温服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对人体的降温,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对面部进行降温,有效减少热空气吸入鼻腔,防止中暑,同时便于安装拆卸,清洗方便。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3、一种新型抗菌降温服,包括4、一衣服本体;5、和一衣帽,衣帽连接于衣服本体,衣帽和衣服本体之间设有面罩;6、其特征在于:7、还包括第一降温单体、第二降温单体和制冷器,第一降温单体可拆卸连接于衣服本体的内侧,第二降温单体可拆卸连接于面罩,第一降温单体和第二降温单体均包括顶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第一降温单体的顶层面料和底层面料之间设有第一换热管,第二降温单体的顶层面料和底层面料之间设有第二换热管,制冷器可拆卸连接于衣服本体的后侧,制冷器连通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通过输入管和输出管连通第一换热管,输入管和输出管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对人体的降温,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对面部进行降温,有效减少热空气吸入鼻腔,防止中暑,同时便于安装拆卸,清洗方便。8、进一步,衣服本体和衣帽的材质由外向内依次为耐磨层、抗菌层和保温层,有利于提高降温服的抗菌和保温效果。9、进一步,抗菌层的材质为麻纤维面料、竹纤维面料、壳聚糖纤维面料、竹黏纤维面料、薄荷纤维面料或合成纤维面料中的至少一种。10、进一步,衣服本体上可拆卸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上设有开关和挡位杆,控制器与制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用于控制制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关,通过选择不同的挡位杆,可以选择制冷液的输送速度。11、进一步,衣服本体上设有电源盒,电源盒内安装有电池,电源盒与控制器电性连接。12、如上述的一种新型抗菌降温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3、1)衣服本体及衣帽缝制14、a、首先根据衣服的尺寸、样式和面料的特性制定剪裁方案,并进行剪裁;15、b、然后选择针线和缝纫方式进行缝纫,并装上拉链;16、c、接着对衣服进行熨平、整形和挂放,形成所需的衣服本体、衣帽和面罩,并在衣服本体和面罩的内侧面做好第一降温单体和第二降温单体的位置标记;17、2)第一降温单体和第二降温单体加工18、a、首先将第一降温单体或第二降温单体的底层面料放置于加工台上,加工台上设有布设通道,加工台通过第二导向杆移动连接于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活塞杆连接于加工台,通过支撑板上的换热管收放机构释放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使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穿过加工台上的降温单体缝制机构下落至布设通道;通过第二气缸经第二活塞杆可以带动加工台上下移动,可以满足第一降温单体和第二降温单体加工要求,换热管收放机构可以用于存放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19、b、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降温单体缝制机构沿布设通道的路径移动,使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布设于布设通道,布设结束后,通过机械手或人工将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进行剪切;有利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自动化布设,提高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与第一降温单体和第二降温单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20、c、接着沿底层面料上铺设顶层面料,使底层面料和顶层面料覆盖加工台的边缘,再将加工台四周的面料锁紧机构对顶层面料和底层面料进行压紧;通过面料锁紧机构对底层面料和顶层面料进行边缘锁紧,保证换热管与底层面料和顶层面料之间的缝合固定。21、d、最后通过降温单体缝制机构一边沿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移动,一边将顶层面料和底层面料进行缝合,使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固定于顶层面料和底层面料之间;22、降温单体缝制机构包括固定盘和转盘,固定盘的顶面中心设有带螺纹孔的助推块,当第二螺杆旋转时,可以经螺纹孔带动助推块移动,实现位置的调整,转盘通过转动柱转动连接于固定盘的下方,固定盘上设有转向组件,通过转向组件可以经转动柱带动转盘转动,满足换热管的布设与缝合要求。固定盘上靠近换热管收放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环和第一穿孔,第一导向环转动连接于固定盘,换热管可以穿过第一导向环和第一穿孔进行移动,满足换热管的输送要求。转盘的一侧设有纱线储放盘,纱线储放盘用于放置纱线,转盘的另一侧设有缝纫机和第三气缸,缝纫机对称分布于第三气缸的两侧,纱线连接于相应的缝纫机,第三气缸连接通过第三活塞杆连接有挤压杆,挤压杆的底部设有弧形槽,通过第三气缸经第三活塞杆带动挤压杆上下移动,进而可以通过弧形槽对换热管进行预压紧,防止在缝合时发生移动而影响换热管的缝合质量。转动杆上设有固定环,固定环通过水平杆连接有第二导向环,水平杆提高了第二导向环与固定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杆和第二导向环的顶面上设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牵引轮,第二导向环位于牵引轮的相对一侧设有辅助轮,转动盘靠近第三气缸的一侧设有第二穿孔;通过第四电机带动牵引轮旋转,进而可以配合辅助轮带动换热管移动,实现自动化输送。23、3)第一降温单体装配24、a、将加工后的第一降温单体通过拉链或魔术贴安装于衣服本体的标记位置处,并在衣服本体的后侧面上安装制冷器,将制冷器与第一降温单体内的第一换热管连通;25、b、然后沿衣服本体的外侧面上安装控制器和电源盒,并在电源盒内安装电池;26、4)第二降温单体装配27、a、将加工后的第二降温单体通过拉链或魔术贴安装于面罩的标记位置处,将相邻两个第二降温单体上的第二换热管之间通过衔接管连通;28、b、然后将两个第二降温单体上的第二换热管分别通过输入管和输出管连通第一换热管,在输入管和输出管上分别安装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29、5)降温测试30、a、首先打开控制器上的开关,并拨动控制器上相应的挡位杆,使制冷器将制冷液根据需要输入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31、b、然后检测衣服本体和面罩内侧的温度变化。32、该制造方法步骤简单,不仅便于降温服的制造加工,而且可以将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固定于第一降温单体和第二降温单体内,提高换热效果,拆装方便快捷。33、进一步,换热管收放机构包括第三横梁和第二转轴,第三横梁通过立柱固定于加工台上,第二转轴通过衔接杆倾斜连接于第三横梁,第二转轴上设有限位盘,第三横梁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三导向环,立柱提高了第三横梁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可以稳定输送,第二转轴上用于存放换热管,限位盘可以对换热管进行限位。34、进一步,转向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齿轮组,第三电机设于固定盘上,第三电机通过齿轮组连接于转动柱,通过第三电机带动齿轮组旋转,进而可以带动转动柱旋转,使转盘带动换热管转动,满足换热管沿布设通道的布设要求和缝制要求。35、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气缸、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一气缸,第一横梁沿第一导向杆上下移动,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活塞杆连接于第一横梁,第一电机和第一挡板固定于第一横梁的顶面上,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螺杆连接于第一挡板,第二横梁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螺杆之间,第二横梁的顶面上设有第二电机和第二挡板,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螺杆连接于第二挡板,第二横梁上竖直贯穿设置有导槽,降温单体缝制机构贯穿导槽并连接于第二螺杆,通过第一气缸经第一活塞杆带动第一横梁上下移动,进而可以调节降温单体缝制机构的高度位置,第一导向杆提高了第一横梁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旋转,进而可以带动第二横梁和降温单体缝制机构在水面内移动,实现对降温单体缝制机构水平位置的调整,导槽提高了降温单体缝制机构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6、进一步,面料锁紧机构包括扣条、第一转轴、压杆和固定针,扣条连接于加工台的侧面上,扣条采用橡胶材质,第一转轴通过固定块连接于加工台上位于扣条的下方,压杆通过摆臂连接于第一转轴,固定针均匀分布于压杆上,通过转动摆臂,可以使压杆转动,并带动固定针穿过底层面料和顶层面料后插入扣条,实现对底层面料和顶层面料的限位,扣条上可以设置与固定针相匹配的插孔。37、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38、1、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对人体的降温,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对面部进行降温,有效减少热空气吸入鼻腔,防止中暑,同时便于安装拆卸,清洗方便。39、2、该制造方法步骤简单,不仅便于降温服的制造加工,而且可以将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固定于第一降温单体和第二降温单体内,提高换热效果,拆装方便快捷。40、3、通过转向组件可以经转动柱带动转盘转动,满足换热管的布设与缝合要求。固定盘上靠近换热管收放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环和第一穿孔,第一导向环转动连接于固定盘,换热管可以穿过第一导向环和第一穿孔进行移动,满足换热管的输送要求。转盘的一侧设有纱线储放盘,纱线储放盘用于放置纱线,转盘的另一侧设有缝纫机和第三气缸,缝纫机对称分布于第三气缸的两侧,纱线连接于相应的缝纫机,第三气缸连接通过第三活塞杆连接有挤压杆,挤压杆的底部设有弧形槽,通过第三气缸经第三活塞杆带动挤压杆上下移动,进而可以通过弧形槽对换热管进行预压紧,防止在缝合时发生移动而影响换热管的缝合质量。转动杆上设有固定环,固定环通过水平杆连接有第二导向环,水平杆提高了第二导向环与固定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杆和第二导向环的顶面上设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牵引轮,第二导向环位于牵引轮的相对一侧设有辅助轮,转动盘靠近第三气缸的一侧设有第二穿孔;通过第四电机带动牵引轮旋转,进而可以配合辅助轮带动换热管移动,实现自动化输送。41、4、通过转动摆臂,可以使压杆转动,并带动固定针穿过底层面料和顶层面料后插入扣条,实现对底层面料和顶层面料的限位,扣条上可以设置与固定针相匹配的插孔。
- 上一篇:一种防滑女鞋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智能箱包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