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鞋底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鞋底。、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穿上鞋子进行防护。人们在走路或运动时,足部会受到冲击力,冲击力容易导致足部疲劳或受伤,因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适用于鞋子的减震鞋底,从而缓解冲击力。、目前现有的鞋底通常为发...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申请涉及鞋底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鞋底。背景技术:1、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穿上鞋子进行防护。人们在走路或运动时,足部会受到冲击力,冲击力容易导致足部疲劳或受伤,因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适用于鞋子的减震鞋底,从而缓解冲击力。2、目前现有的鞋底通常为发泡鞋底,一般采用eva材料发泡成型或pu材料发泡成型;通过发泡材料的发泡结构可以使鞋底具有良好的弹性减震能力,以便于人们运动时穿着。然而,由于发泡鞋底的抗形变能力较差,运动鞋穿着一段时间后发泡鞋底可能出现发扁发硬的现象,发泡鞋底被踩实后其弹性减震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导致发泡鞋底和鞋子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保持鞋底弹性减震能力,以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减震鞋底。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减震鞋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3、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所述大底位于前脚掌部的侧壁和脚后跟部的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大底设有嵌设于安装槽内的增弹垫,所述增弹垫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震腔。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在行走或是跑步过程中,位于前脚掌部和脚后跟部所施加的压力较多,因此通过在前脚掌部的侧壁和脚后跟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嵌设有增弹垫,以增加这两部位的弹力,以增加整体鞋底本体的弹性,进而以提高该鞋底的减震效果;而在增弹垫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震腔,可在人体行走或跑步过程中,增加并改变了鞋底的形变空间,增强减震效果,使脚部受力分散,受力均匀,能够根据脚部受力情况自行调节减震性能,对整个脚部起到全面减震作用,从而保持鞋底弹性减震能力,以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5、优选的,所述减震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减震腔呈三角形设置,该稳定性较高,可减少增弹垫受压变形后出现损坏的可能。7、优选的,所述大底位于鞋尖部的侧壁开设有减震槽。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行走时,脚尖部会对鞋尖部的鞋底施加一定的压力,因此对此设置有减震槽,以便增加和改变了该位置处的形变空间,以增强相应的减震效果。9、优选的,所述大底的底面绕设有环槽,所述环槽连通于所述减震腔。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大底的底面开设有连通于安装槽的环槽,可为增弹垫在受压时提供形变空间,以减少增弹垫受压时出现受力不均后,靠近大底侧壁的增弹垫出现塌陷的可能,以减少穿着者后续出现崴脚的可能。且在雨天行走时,以将流动到减震腔处的雨水起到一个排水的效果,减少增弹垫位于减震腔内出现积水的可能。11、优选的,所述大底位于足弓部的底面凸出设置有支撑部。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底位于足弓部的底面凸出设置有支撑部,可为足弓部提供一定的支撑。13、优选的,所述鞋底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底底面的防滑层,所述防滑层包括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大底位于鞋尖部的底面以及位于鞋尾部的底面的防滑垫。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行走时,当脚落地时,此时脚后跟先着地并施加一定的压力,而在脚抬起时,脚尖部是最后离开底面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因此,为减少这两处与地面之间出现相对打滑的可能,在大底位于鞋尖部的底面以及位于鞋尾部的底面分别设置有防滑垫,以提高该鞋底整体的防滑性,以减少出现打滑的可能。15、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的两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大底侧壁的底面,所述防滑垫避开于所述环槽设置。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在行走时,正常行走的脚部会有0°-30°的外旋,而有的人行走时反而会向内侧旋转,因此将防滑垫的两端延伸至靠近大底侧壁的底面设置,可使得防滑垫层呈u型设置,以提高防滑范围,以提高该鞋底整体的防滑性,以减少出现打滑的可能。17、优选的,所述防滑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底位于前脚掌部底面的第一防滑片,所述防滑片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延伸至大底的侧壁,所述大底位于排水槽内设有防滑块。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第一防滑片和设置于排水槽中的防滑块,以提高大底位于前脚掌部中部的粗糙度,以保证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以提高该运动鞋的防滑性。19、优选的,所述防滑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底位于脚后跟部底面的第二防滑片,所述第一防滑片和第二防滑片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吸附孔,所述第二防滑片朝靠近于足弓部的方向呈u型设置,所述大底位于第二防滑片和设置于鞋尾部的所述防滑垫之间也设置有防滑块。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理可得,通过设置有第二防滑片和在第二防滑片和设置于鞋尾部的防滑垫之间设置有防滑块,以提高大底位于脚后跟部中部的粗糙度,以保证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以提高该运动鞋的防滑性。21、优选的,所述防滑块上开设有防滑凹槽。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防滑凹槽,以提高防滑块自身和地面之间的防滑效果。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24、1、通过在前脚掌部的侧壁和脚后跟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嵌设有增弹垫,以增加这两部位的弹力,以增加整体鞋底本体的弹性,进而以提高该鞋底的减震效果,且配合着在增弹垫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震腔,以增加并改变了鞋底的形变空间,增强减震效果,从而保持鞋底弹性减震能力,以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25、2、通过设置有防滑层,以提高鞋底本体的防滑性,以减少出现打滑的可能。技术特征:1.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大底(2),所述大底(2)位于前脚掌部的侧壁和脚后跟部的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21),所述大底(2)设有嵌设于安装槽(21)内的增弹垫(4),所述增弹垫(4)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震腔(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腔(4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2)位于鞋尖部的侧壁开设有减震槽(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2)的底面绕设有环槽(22),所述环槽(22)连通于所述减震腔(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2)位于足弓部的底面凸出设置有支撑部(2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底(2)底面的防滑层(3),所述防滑层(3)包括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大底(2)位于鞋尖部的底面以及位于鞋尾部的底面的防滑垫(3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31)的两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大底(2)侧壁的底面,所述防滑垫(31)避开于所述环槽(22)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底(2)位于前脚掌部底面的第一防滑片(32),所述防滑片开设有排水槽(5),所述排水槽(5)延伸至大底(2)的侧壁,所述大底(2)位于排水槽(5)内设有防滑块(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底(2)位于脚后跟部底面的第二防滑片(33),所述第一防滑片(32)和第二防滑片(3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吸附孔(7),所述第二防滑片(33)朝靠近于足弓部的方向呈u型设置,所述大底(2)位于第二防滑片(33)和设置于鞋尾部的所述防滑垫(31)之间也设置有防滑块(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6)上开设有防滑凹槽(61)。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鞋底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减震鞋底,其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所述大底位于前脚掌部的侧壁和脚后跟部的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大底设有嵌设于安装槽内的增弹垫,所述增弹垫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震腔。本申请具有保持鞋底弹性减震能力,以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技术研发人员:胡惠民,朱姚胜,王克然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科铭蔚荣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18技术公布日:2024/8/13
- 上一篇:一种穿戴式头部调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于收束的自动伞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