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导湿速干服装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具体涉及一种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当人体大量出汗时,汗液会被贴身的服装面料吸收,导致大面积的面料浸湿而黏着皮肤,给人造成一种湿冷的感觉,主要原因是汗液不能及时的脱离面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功能性的吸湿排汗面料或服装,即吸湿快干面料应运而生。、现有的吸湿快干面料一般的原理是将...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具体涉及一种定向导湿速干服装。背景技术:1、当人体大量出汗时,汗液会被贴身的服装面料吸收,导致大面积的面料浸湿而黏着皮肤,给人造成一种湿冷的感觉,主要原因是汗液不能及时的脱离面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功能性的吸湿排汗面料或服装,即吸湿快干面料应运而生。2、现有的吸湿快干面料一般的原理是将体表的热量和水汽通过“吸湿—传导—蒸发”向外界传送,主要通过如下四种技术实现:一是在纺丝过程中添加亲水剂,增加纤维吸湿、导湿性能;二是纺丝过程中改变纤维截面形状,例如三叶型、十字型或五星等,利用纤维表面微细沟槽所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经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迁移至织物的表面并发散,从而达到一定的吸湿、排汗效果;三是在化纤纺丝过程中通过添加竹炭、火山岩等具有多孔结构的物质,使纤维获得一定的吸湿、排汗功能;四是在染整阶段添加吸湿排汗助剂使得纤维制品获得一定的吸湿、排汗功能。3、现有吸湿速干面料并没有分区,各区域都是一样的吸湿速干效果,现有面料水分是从上往下垂直传递,容易积聚在肚子、腹股沟、臀股沟,汗水积至肚子容易着凉,积聚在腹股沟、臀股沟容易摩擦损伤皮肤及肌肉。同时,身体各部位的出汗量以及与服装的接触面都是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前胸后背出汗量比较大,再加上头、脖子等部位流下的汗在前后胸的汇集,造成前胸、后胸及腋下等位置,很容易聚集大量汗水而形成贴身。4、另外,服装用环保材料成本高、价格贵,以替代常规石油基化纤材料为主,部分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但达不到吸湿速干特性,应用场景受限,而通过后整理获得的性能并不耐洗。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它具有持续定向导湿的效果。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3、一种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包括前片面料,所述前片面料分为主身区及位于主身区下方的下摆区,所述下摆区分为位于中间处的下摆疏水区和位于左右两侧的下摆亲水区,所述主身区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主身导湿区和主身拒水区,各主身导湿区分别从主身中线自上而下倾斜延伸至相应侧的下摆亲水区,且主身导湿区的倾斜角从上到下逐渐变大。4、优选地,所述下摆疏水区为双层疏水结构。5、优选地,所述下摆疏水区的内层采用丙纶纱线编织为衬垫组织,外层采用常规涤纶纱编织为集圈网眼组织。6、优选地,所述下摆亲水区为双层亲水结构。7、优选地,所述下摆亲水区的内层采用亲水改性涤纶编织为衬垫组织,外层采用亲水纱线编织为集圈网眼组织。8、优选地,所述下摆亲水区的外表面还通过亲水整理得到亲水整理层或通过丝网印花得到亲水印花层。9、优选地,所述主身拒水区为双层结构,内层采用丙纶纱线编织为衬垫组织,外层采用防水纱线编织为集圈网眼组织。10、优选地,所述主身导湿区为双层结构,内层采用亲水改性涤纶编织为衬垫组织,外层采用亲水改性涤纶和生物基吸湿速干纱线组合编织为螺旋提花组织,所述螺旋提花组织与衬垫组织之间采用亲水改性涤纶编织有添纱组织,外层中的所述生物基环保纱线的线密度较亲水改性涤纶线密度粗10dtex-100dtex。11、优选地,所述生物基吸湿速干纱线为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丝的纯纺纱。12、优选地,所述螺旋提花组织包括两个螺旋导湿条,两个螺旋导湿条的交叠处通过亲水改性涤纶集圈编织连接并在与主身拒水区之间留有孔眼。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4、本发明服装根据与身体接触面积和出汗导湿的要求分区为主身导湿区、主身拒水区、下摆疏水区和下摆亲水区,各区的内层优选采用衬垫组织而使得面料与皮肤的接触不是平实紧密贴合状态,而却是凸起的纱线与皮肤接触,出汗时不会粘滞,而集圈网眼组织的外层增强了面料透气性能,有利于人体活动时产生的水分快速蒸发,达到速干效果。15、本发明主身导湿区的内层采用亲水改性涤纶纱而外层采用生物基吸湿速干纱线和亲水改性涤纶纱组合编织为螺旋提花组织,螺旋提花组织的亲水力大于内层亲水改性涤纶纱的亲水力,利于将主身区域产生的汗液往服装表面扩散和蒸发,再者螺旋提花组织从主身中线自上而下倾斜延伸至相应侧的下摆亲水区,且主身导湿区的倾斜角从上到下逐渐变大,从而起到持续定向导湿的效果,一方面借助汗液自身的向下传递力将上方汗液向两侧的下摆亲水区传导,克服了现有面料水分是从上往下垂直传递而容易积聚在肚子、腹股沟、臀股沟导致的肚子容易着凉和容易摩擦损伤皮肤及肌肉的技术缺陷;另一方面虽然提花组织处增厚了但却实现了螺旋导湿条的双重导湿作用以及汗液沿螺旋导湿条内的米字型沟槽螺旋向下加速导湿效果,同时借助交叠处的亲水改性涤纶实现厚度方向上的导湿作用和借助与主身拒水区针织编织形成的孔眼可以增加排湿能力。16、本发明在主身导湿区采用了生物基吸湿速干纱线,生物基吸湿速干纱线包括聚己内酯和聚丙烯共轭纺丝制得的米字型异型截面纤维,表面上的沟槽能够通过毛细效应加速汗液向服装表面的扩散和蒸发,聚丙烯成分的存在促使水分能够快速蒸发,实现速干效果,且解决了现有涤纶、锦纶材质存在粘滞感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目前生物基纤维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逐渐降解导致物理机械性能消失、失去穿用基本要求的缺陷,拓宽了产品的应用场景,可运动、生活兼容无缝衔接使用。而纱线自身结构赋予洗过多次之后仍然具良好导湿排湿能力。技术特征:1.一种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片面料,所述前片面料分为主身区及位于主身区下方的下摆区,所述下摆区分为位于中间处的下摆疏水区和位于左右两侧的下摆亲水区,所述主身区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主身导湿区和主身拒水区,各主身导湿区分别从主身中线自上而下倾斜延伸至相应侧的下摆亲水区,且主身导湿区的倾斜角从上到下逐渐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疏水区为双层疏水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疏水区的内层采用丙纶纱线编织为衬垫组织,外层采用常规涤纶纱编织为集圈网眼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亲水区为双层亲水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亲水区的内层采用亲水改性涤纶编织为衬垫组织,外层采用亲水纱线编织为集圈网眼组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亲水区的外表面还通过亲水整理得到亲水整理层或通过丝网印花得到亲水印花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身拒水区为双层结构,内层采用丙纶纱线编织为衬垫组织,外层采用防水纱线编织为集圈网眼组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身导湿区为双层结构,内层采用亲水改性涤纶编织为衬垫组织,外层采用亲水改性涤纶和生物基吸湿速干纱线组合编织为螺旋提花组织,所述螺旋提花组织与衬垫组织之间采用亲水改性涤纶编织有添纱组织,外层中的所述生物基环保纱线的线密度较亲水改性涤纶线密度粗10dtex-100dtex。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吸湿速干纱线为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丝的纯纺纱。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提花组织包括两个螺旋导湿条,两个螺旋导湿条的交叠处通过亲水改性涤纶集圈编织连接并在与主身拒水区之间留有孔眼。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定向导湿速干服装,包括前片面料,前片面料分为主身区及位于主身区下方的下摆区,下摆区分为位于中间处的下摆疏水区和位于左右两侧的下摆亲水区,所述主身区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主身导湿区和主身拒水区,各主身导湿区分别从主身中线自上而下倾斜延伸至相应侧的下摆亲水区,且主身导湿区的倾斜角从上到下逐渐变大。本发明服装根据与身体接触面积和出汗导湿的要求,主身导湿区的螺旋提花组织起到持续定向导湿的效果,改变现有面料水分是从上往下垂直传递方式,生物基吸湿速干纱线表面上的沟槽能够通过毛细效应加速汗液向服装表面的扩散和蒸发,聚丙烯成分的存在促使水分能够快速蒸发,实现速干效果。技术研发人员:童清锦,王佳佳,陈志鹏,李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引擎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29
- 上一篇:一种防滑式鞋底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户外功能性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