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申请涉及家居服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为了适应于家文化的需求,居家服得以产生,居家服既保留了睡衣的舒适度,款式又较睡衣更为大方得体,便于人们进行短时间的外出,如散个步或拿个快递等日常活动。、一般外穿的居家服多为衬衫的翻领设计,即燕尾领结构,这类燕尾领设计领口一般较高...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家居服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背景技术:1、为了适应于家文化的需求,居家服得以产生,居家服既保留了睡衣的舒适度,款式又较睡衣更为大方得体,便于人们进行短时间的外出,如散个步或拿个快递等日常活动。2、一般外穿的居家服多为衬衫的翻领设计,即燕尾领结构,这类燕尾领设计领口一般较高,以使得居家服具备较为正式、大方的观感,方便外穿。但是这类领口较高的翻领居家服,在往下躺到床上或沙发上进行睡眠、休息时,人体躺下的过程腰臀部先抵接于床上或沙发上,身体将居家服后片的布料按压于床上或沙发上,而人体正面的布料会顺着人体后倾的姿势向脖颈处移动,从而前片的领口处容易抵住脖颈,造成锁喉的不适感。3、故现今利用衣领的翻折出v形且较低的领口,使得人体下躺时领口不易抵住脖颈,但翻领设计的居家服多为开衫式服装,衣扣穿经通孔使得两个门襟之间完成连接的设计,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上半身活动频次最高的部位为肩颈和手臂,在活动时会牵动居家服,距离衣领最近的衣扣容易由于居家服被牵动而解脱出通孔,尤其是领口较低的翻领居家服,领口越低,躯干活动时最顶部的衣扣受到的牵引力越大,越容易从通孔中脱除,穿着便利性较低。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改善领口较低的居家服的顶部衣扣容易解脱出通孔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3、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包括衣身、衣领和盘扣,所述衣身包括第一门襟、第二门襟、后片和两个衣袖,所述第一门襟的顶部、所述第二门襟的顶部和所述后片的顶部均与所述衣领连接,所述第一门襟连接于所述后片的一侧,所述第二门襟连接于所述后片的另一侧,一个所述衣袖连接于所述第一门襟和所述后片,另一个所述衣袖连接于所述第二门襟和所述后片;所述第一门襟设置有若干个衣扣,所述第二门襟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衣扣穿经所述通孔,且所述衣扣的内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门襟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门襟顶部靠近衣扣的一侧和所述第二门襟顶部靠近通孔的一侧连接形成v形领口,所述衣领向外翻折形成燕尾领,所述盘扣设置于所述第一门襟靠近最顶部的所述衣扣的外表面,最顶部的所述衣扣穿经所述盘扣,且所述盘扣抵接于第二门襟。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盘扣的设置可使得最顶部的衣扣更加稳定地保持与通孔的连接,使得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时衣扣更不容易脱离通孔;需要使用盘扣提供防脱的功能时,可先将衣扣穿经通孔,完成衣扣与通孔的连接,再将盘扣套设于衣扣外,完成衣扣与盘扣的连接,即盘扣设置于第二门襟的顶部,利用盘扣完成对衣扣和通孔的进一步固定;在不需要使用盘扣的防脱功能时,可先将盘扣套设于衣扣外,完成衣扣与盘扣的连接,再将衣扣穿经通孔,完成衣扣与通孔的连接,即将盘扣设置于第二门襟的内表面,此时盘扣则对衣扣和通孔的连接不进行限制,在人们需要将居家服脱下时,只需解除将衣扣脱出通孔,相对于脱出盘扣再脱出通孔,较为简单快捷;同时,盘扣带有中式元素,具有一定的对居家服的装饰作用。5、可选的,所述盘扣包括连接部和扣合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门襟,当使用盘扣以防止衣扣脱除时,最顶部的所述衣扣穿经所述扣合部,所述扣合部的内表面抵接于第二门襟的外表面。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用于将盘扣稳定缝合或是贴合于第一门襟,扣合部套设于最顶部的衣扣外表面,完成最顶部的衣扣和盘扣的连接;在人们需要使用盘扣的防脱功能时,衣扣依次穿经通孔和扣合部,即扣合部位于第二门襟的最外表面,且在一体连接成型的连接部与扣合部的限位作用下,衣扣不易从通孔中脱除;当人们不需要使用盘扣的防脱功能时,先将扣合部套设于最顶部的衣扣,再将衣扣穿经通孔以连接第一门襟和第二门襟,此时该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与一般的居家服无异,人们可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个人喜好选择是否使用盘扣的防脱功能,使得居家服的适配人群更广。7、可选的,当所述衣扣穿经所述扣合部时,所述扣合部和连接部的连接线与所述衣扣的最小距离为0.5cm-1m。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较为轻松地将扣合部套设于衣扣外,较为轻松的将扣合部脱出衣扣外,同时也使得衣扣和扣合部的连接较为紧密不易脱落,具体是,该最小距离为扣合部自第一门襟跨越至第二门襟的部分,主要是将第二门襟的侧边缘进行抵压,防止第二门襟的通孔与该扣合部相脱除;当衣扣与扣合部和连接部的连接线的最小距离过小时,即扣合部的周长相较于衣扣的周长差距过小,将扣合部套设于衣扣外需要多次调整位置,将扣合部套设和脱出衣扣都较为困难,使用时体验不佳;当衣扣与扣合部和连接部的连接线的最小距离过大时,即扣合部的周长相较于衣扣的周长差距过大,较大的空余距离,可使得人体活动时,扣合部较为容易从扣合部不与衣扣抵接的部位脱离出衣扣,盘扣与衣扣的连接稳定性不佳。9、可选的,所述v形领口的夹角为55-95°。10、本技术的衣领向外翻折形成燕尾领,翻折的折痕线即燕尾领的翻折内侧边,衣领远离前片及后片的外侧边即为燕尾领的外侧边,衣领前端的狭短边为领底边,v形领口的角度;v形领口的夹角两侧边延长线与衣领向外翻折形成的翻折内侧边相接,优选的,v形领口的夹角与燕尾领的翻折内侧边延长线的夹角相同,因而通过控制v形领口的夹角,一方面使得领口位置不勒脖颈前侧,另一方面使得燕尾领的内侧边可使得居家服的衣领不易从侧边抵住脖颈,也不容易从肩部滑下;当v形领口夹角过小时,燕尾领的翻折内侧边延长线的夹角也过小,在前领深相同的情况下,平铺状态时燕尾领两侧的翻折内侧边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会较为狭窄,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牵动居家服时,衣领容易会从人们脖颈的侧面抵住脖颈,从而对脖颈造成压迫,造成身体的不适;而当v形领口夹角过大时,燕尾领的翻折内侧边延长线的夹角也过大,在前领深相同的情况下,平铺状态时燕尾领两侧的翻折内侧边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会过于宽阔,在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牵动居家服时,衣领容易从肩部滑下,需要对衣领进行整理,较为不便。11、可选的,所述燕尾领具有依次首尾连接的翻折内侧边、领底边和外侧边,所述领底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0-30°,所述燕尾领的外侧边和所述领底边之间的夹角为80-9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改变人们的视觉中心,起到修饰身材和避免尴尬情况的效果;当燕尾领的领底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过小、而燕尾领的外侧边和领底边的夹角合适时,或者当燕尾领的领底边与横向水平线的夹角合适、而燕尾领的外侧边和领底边的夹角过小时,人们视觉中心会被燕尾领的领角带向胸廓的两侧,显得肩背更为宽阔,不利于对穿着者的身材进行修饰;当燕尾领的领底边与水平线的夹角过大、而燕尾领的外侧边和领底边的夹角合适时,或者当燕尾领的领底边与水平线的夹角合适、而燕尾领的外侧边和领底边的夹角过大时,人们视觉中心会被燕尾领的领角带向胸口的位置,在女性短时间外出不穿文胸时会容易造成尴尬。13、可选的,该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的前领深为15-20cm。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适的居家服的前领深可在身体后仰时,不易抵住脖颈,同时夏日穿着时能提供较大的散热面积,且不容易走光,在冬日穿着时,也不容易灌入冷风;当居家服的前领深过小时,在人们身体进行后躺时,身体的运动轨迹是腰臀部先与沙发或床抵接,并将后片压在沙发或床上,使得后片向下移动,前片趋同着向脖颈处移动,较小的前领深更容易使得前片随着后片同时移动而造成拉扯,从而使得领口抵住脖颈,同时在炎热的夏日时,领口处提供的散热面积较小,人体更容易感到闷热不适;当居家服的前领深过大时,过低的领口在人体进行各类活动时,如俯身收拾东西等时,更为容易走光,使得使用者需频繁关注衣着情况,对于日常生活的活动较为不便,同时在寒冷的冬日,较大较低的领口容易灌入寒风,居家服对人体的保温作用不佳,容易使得使用者受冻从而生病。15、可选的,所述第一门襟、所述后片和所述衣领的三者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门襟、所述后片和所述衣领三者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18-23cm。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居家服的衣领不易从侧边抵住人们的脖颈,也不容易滑下肩部,当第一门襟、后片和衣领的三者的连接点与第二门襟、后片和衣领三者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过小时,同时燕尾领的翻折内侧边的两侧之间距离过小,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时,衣领容易从人们脖颈的侧面抵住脖颈,从而使得穿着者的脖颈侧面有压迫的感受,穿着舒适度不高;当第一门襟、后片和衣领的三者的连接点与第二门襟、后片和衣领三者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在人们进行日常活动时,衣领容易从肩部的侧边滑落,需要频繁进行衣着的整理,较为不便。17、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衣扣之间的间距为7-9cm。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易通过相邻衣扣间的部分发生走光情况,同时人们穿着居家服的时间和工厂的生产成本得到控制;当相邻所述衣扣之间的间距过小时,同样的衣长需要更多的衣扣,此时人们在穿着时需要扣上的衣扣数量更多,所花费的穿衣时间更长,同时工厂生产出衣扣更多的居家服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当相邻所述衣扣之间的间距过大时,穿着者在进行活动时,如一些蹲起的活动时相邻衣扣间的布料会产生褶皱,容易产生一个透出身体的空隙,容易有走光的风险,需频繁关注自己的穿着情况,较为不便。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20、1.盘扣的设置可使得最顶部的衣扣更加稳定地保持与通孔的连接,使得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时衣扣更不容易脱离通孔;需要使用盘扣提供防脱的功能时,可先将衣扣穿经通孔,完成衣扣与通孔的连接,再将盘扣套设于衣扣外,完成衣扣与盘扣的连接,即盘扣设置于第二门襟的外表面,利用盘扣完成对衣扣和通孔的进一步固定;在不需要使用盘扣的防脱功能时,可先将盘扣套设于衣扣外,完成衣扣与盘扣的连接,再将衣扣穿经通孔,完成衣扣与通孔的连接,即将盘扣设置于第二门襟的内表面,此时盘扣对衣扣和通孔的连接不进行限制,可使得该居家服与一般的居家服无异,在人们需要将居家服脱下时,只需解除将衣扣脱出通孔,相对于脱出盘扣再脱出通孔,较为简单快捷;使得人们可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个人喜好选择是否使用盘扣的防脱功能,使得居家服的适配人群更广;同时,盘扣带有中式元素,具有一定的对居家服的装饰作用。21、2.合适的衣扣与扣合部和连接部的连接线的最小距离,可较为轻松地将扣合部套设于衣扣外和较为轻松地将扣合部脱出衣扣外,同时也使得衣扣和扣合部的连接较为紧密不易脱落;22、3.合适的v形领口的夹角可使得居家服的衣领不易从侧边抵住脖颈,也不容易从肩部滑下。

一种盘扣式燕尾领居家服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