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闭锁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带闭锁件。这种带闭锁件具有连接设备,所述连接设备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基体和刚性地设置在第一基体处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连接设备还包括可沿闭合方向附接到第一连接件上且与带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具有刚性地设置在...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带闭锁件。这种带闭锁件具有连接设备,所述连接设备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基体和刚性地设置在第一基体处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连接设备还包括可沿闭合方向附接到第一连接件上且与带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具有刚性地设置在第二基体处的接合部段,其中接合部段可以沿着与闭合方向不同的接合方向、例如横向于闭合方向或倾斜于闭合方向定向的接合方向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使得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磁性装置以及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磁性装置。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沿着闭合方向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以用于辅助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彼此附接。背景技术:1、在连接设备中,一个或多个接合突起部刚性地形成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第二连接件可以与至少一个刚性的接合突起部形成接合,其方式为,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彼此附接在此沿着闭合方向进行,沿着所述闭合方向连接件的磁性装置提供磁吸引力,使得连接件沿着闭合方向朝向彼此吸引。与此相对,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沿着接合方向进行,所述接合方向横向于闭合方向定向。在连接位置中,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形状配合地或力配合地接合,使得连接件保持在彼此上。2、接合方向与闭合方向不同在此理解为,接合方向与闭合方向垂直地或成倾斜角度地定向。接合方向在此不一定精确地垂直于闭合方向定向,而是可以与闭合方向成倾斜角度地延伸。然而,接合方向不沿着闭合方向,尤其是也不逆着闭合方向定向。3、在从ep 3 616 553 a1中已知的用于可松开地连接两个部件的闭锁设备中,第一连接件附接到第二连接件上,以便将连接件彼此连接。在连接件中的一个上在此设置有系带,其可以通过将连接件彼此连接来张紧。4、从ep 3 192 388 b1中已知一种闭锁设备,其中第一连接件具有刚性的接合突起部并且可以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可调节地设置有带。5、在所述类型的连接设备中通常期望的是,对于用户以简单的、舒服的、触觉舒适的方式实现连接件的连接。所述连接在此应在连接件不精确地彼此附接时优选以位置容忍的方式实现。在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应实现更安全的、可承受载荷的连接。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设备,其中连接件可以以简单、舒服的方式彼此附接并且在连接位置中提供彼此间更安全的、可承受载荷的保持。2、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主题实现。3、据此,第二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可以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其中在扭转时,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保持存在。在连接位置中,接合部段沿闭合方向观察设置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第一侧处,以及带可以置于相对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如下位置中或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扭转置于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带在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处延伸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4、为了使连接件彼此连接,将连接件相对彼此附接,使得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基体处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使得建立连接件之间的接合从而使连接件彼此连接。在连接位置中,第二连接件可以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这一方面可以实现连接件的角度容差(winkeltolerant)的彼此附接。还可由此实现,当连接件位于连接位置中时,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在扭转时,接合部段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在此保持其接合。因此,在连接位置中,连接件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彼此的扭转不造成连接件彼此分离。5、在连接位置中,连接件之间的可旋转性可以实现以任意角度的任意旋转运动。但是也可设想,连接件的运动例如通过止挡件等限制为预定的旋转角度。旋转角度在此优选大于10°,更优选大于20°,特别优选大于45°或甚至大于90°。6、由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刚性地且不可变形地(在常规作用的载荷下)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形成,接合突起部可以在与第二基体的接合部段接合时将力可靠地吸收和导出。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在此优选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一件式地形成,其中第一基体整体上刚性地且不可变形地设计。7、在这方面,将“不可变形”理解为基体的基本上刚性的几何形状和材料选择,其引起,第一连接件的基体与在其上成形的接合突起部在常规载荷下不变形,因此基体没有弹性地构成。例如,第一连接件的基体由金属或硬的塑料材料构成。8、同样地,第二连接件的基体与在其上形成的接合部段刚性地且不可变形地构成并且为此例如由金属或硬的塑料材料构成。9、连接件彼此附接被磁性地辅助。为此,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磁性装置以及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磁性装置。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在连接位置中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并且尤其也辅助将连接件彼此附接。磁性装置沿着闭合方向磁性相吸地作用,使得磁性装置引起沿着闭合方向的磁性吸引力并且将连接件在附接时沿着闭合方向朝向彼此吸引。磁性装置例如可以分别通过永磁体构成。但是也可行的是,磁性装置中的一个磁性装置通过永磁体设计,以及磁性装置中的另一磁性装置通过磁衔铁从而通过无源磁性的元件设计。10、由于围绕闭合方向的旋转可运动性,连接件的位置容差(lagetolerant)的彼此附接尤其是可行的,其方式为,不需要将连接件在精确限定的旋转位置中彼此附接。因此,连接件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或优选地在任意旋转位置中彼此附接,其中优选地连接件在承受载荷的情况下独立地相对彼此定向。11、为了可以实现在连接位置中的旋转可运动性和位置容差的彼此附接,带在连接位置中在第二连接件处可以进入相对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如下位置中或处于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带在背离接合部段的(第二)侧处延伸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因此,当连接件处于连接位置中并且相对扭转时,(牢固地或可调节地)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处的带可以——在与接合突起部接触或不与接合突起部接触的情况下——运动越过第一连接件处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因此,带例如可以滑动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上,并且在背离底面的侧处运动越过接合突起部,使得第一连接件的接合突起部与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的接合不妨碍连接件相对彼此的可运动性。12、可以提出,带与连接件相对彼此的旋转位置无关地始终延伸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因此,在连接件相对彼此的每个旋转位置中,带相对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设置成,使得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设置在带的下方(关于闭合方向)。因此,带(始终)处于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所述带在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处延伸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13、但是,同样可提出,带在一个旋转位置中未延伸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但是在另一旋转位置中延伸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因此,带可以相对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运动,从而与旋转位置相关地延伸越过或不越过接合突起部。14、如果当前提及,带应延伸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则表示,带从第二连接件开始以常规的方式大致径向远离第二连接件延伸,并且带的从第二连接件开始的部段延伸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15、运动越过接合突起部可以在带的柔性变形的情况下实现。但是也可设想,带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处的这种高度上,使得带可以在不变形的情况下运动越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16、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具有紧固部段,带紧固在所述紧固部段上。带在此从出口位置开始自由延伸至紧固部段。经由例如在第二基体处例如可以通过塑料注塑成型一件式成形的紧固部段,带固定在第二连接件上。带在出口位置处从紧固部段离开,并且在出口位置另一边、即在紧固部段外自由延伸至紧固部段。17、出口位置对应于带从紧固部段离开的位置。带固定在紧固部段上。相反,在出口位置另一边、即在紧固部段外,带是自由的并且可以相对于紧固部段运动。出口位置在此例如可以在紧固部段与外部区域之间的过渡部处、即对应于带的宽度线状地延伸。在线状的出口位置的情况下,出口位置可以直线地或弯曲地延伸。18、优选地,带在此在出口位置另一边不与基体连接,尤其不与接合部段连接,所述接合部段例如相对于紧固部段径向突出。因此,带可以径向在紧固部段外相对于基体自由运动。这实现,在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时,使带运动越过接合突起部,而由此不妨碍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19、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出口位置径向相对于沿着闭合方向定向的旋转轴线间隔开,第二连接件可以在连接位置中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20、出口位置在此可以径向相对于旋转轴线设置在旋转轴线与接合部段之间。在此,在线状(直线或弯曲)延伸的情况下,出口位置可以完全地或也仅部分地径向地设置在接合部段内。21、替选地,出口位置径向设置在接合部段外,从而在径向上比接合部段具有距旋转轴线更大的间距。在此,在线状(直线或弯曲)延伸的情况下,出口位置可以完全地或也仅部分地径向地设置在接合部段外。22、通过相对于旋转轴线间隔开,尤其可以确保,经由带引入到第二连接件中的载荷力不会引起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不期望的)倾斜,从而即使在承受载荷的情况下,连接件也可以在连接位置中安全和可靠地彼此保持。23、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带设置在紧固部段的第一侧处,并且在所述第一侧处从紧固部段延伸。另一带部段可以设置在紧固部段的、背离紧固部段的第一侧的第二侧处。紧固部段的第一侧和紧固部段的第二侧尤其相对于旋转轴线相反地彼此背离。另一带部段可以通过借此延伸穿过紧固部段的带形成。但是,另一带部段也可以通过紧固在紧固部段上的另一带形成。24、在可以经由带将载荷力引入到第二连接件中以及带在承受载荷的情况下从紧固部段开始朝向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延伸期间,可以经由另一带部段例如提供操纵部段,用户可以抓握在所述操纵部段上,以便使连接件彼此松开。但是,经由另一带部段替选地也可以建立与上一级组件的连接,使得也可以经由另一带部段将载荷力引入到第二连接件中。25、例如,在准备就绪的状态中,另一带设置在第一连接件处,使得带力可以在第一连接件处的带与第二连接件处的带之间作用。替选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上一级组件处,例如设置在衣服、包、皮带等处。载荷方向例如近似沿着接合方向定向,使得在连接件之间载荷的情况下,接合部段被拉到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26、在连接设备中,如下载荷方向可以优选地至少借助方向矢量分量指向到接合方向中,在常规载荷的情况下在承受载荷的状态中,载荷力在第二连接件处沿着所述载荷方向作用。因此,载荷方向至少近似沿接合方向或倾斜于接合方向延伸,使得载荷方向也至少指向接合方向,即在矢量分解时以方向矢量分量指向接合方向。因此,在承受载荷的状态下,第二连接件(至少也)沿接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承受载荷,从而沿与在第一连接件处刚性成形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的方向承受载荷。27、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具有刚性地设置在第一基体上的阻挡部段,所述阻挡部段构成为用于,在连接位置中与第二连接件共同作用,以便逆着接合方向阻挡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在扭转时,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和通过阻挡部段对接合的阻挡保持存在。在此,在连接位置中,第二连接件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以便为了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彼此分开而消除逆着接合方向的阻挡并且实现至少一个接合部段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脱离接合。28、连接件沿着闭合方向彼此附接,其中连接件彼此附接磁性地通过连接件的磁性装置辅助。连接件在附接时通过磁性装置磁性地朝向彼此吸引并且在连接位置中也磁性地保持在彼此上。29、在连接件附接时,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沿例如垂直于闭合方向或倾斜于闭合方向指向的接合方向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使得在连接位置中存在连接件之间的形状配合的或力配合的连接,从而连接件通过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可承受载荷地保持在彼此上。在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和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的接合在此在连接位置中通过第一连接件的刚性地成形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处的阻挡部段来保证,其方式为,阻挡部段以逆着接合方向阻挡的方式与第二连接件的相关联的部段共同作用,从而接合部段不能、至少不能在不消除阻挡的情况下,逆着接合方向相对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运动。因此,由于阻挡部段的阻挡作用,接合部段被锁定在其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中,使得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相互止动。30、连接件在此由于磁性装置的磁性作用而在连接位置中相对于彼此保持,使得这些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逆着接合方向被相互阻挡。因此,通过逆着接合方向的(纯)移动,连接件不能彼此松开。31、更确切地说,为了将连接件彼此松开需要的是,连接件相对于彼此倾斜,以便第二连接件在由闭合方向和接合方向展开的倾斜平面中相对于第一连接件运动,使得第二连接件可以逆着接合方向相对于阻挡部段运动。通过将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可以消除阻挡部段的阻挡作用,使得第二连接件运动越过阻挡部段进而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可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脱离接合。32、通过刚性地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阻挡部段的阻挡作用实现,第二连接件不能逆着接合方向线性地运动,而是为了将连接件彼此分开在由闭合方向和接合方向展开的倾斜平面中倾斜。倾斜运动在此可以围绕限定的倾斜轴线进行。然而倾斜运动也可以沿着位于倾斜平面中的、弯曲的运动轨道进行,其中由于倾斜运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倾斜运动在此可以由逆着接合方向的和/或逆着闭合方向的直线运动叠加。33、要注意的是,为了将连接件分开,连接件可以彼此倾斜。然而在此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的建立也并非以直线的闭合运动进行,而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即连接件在相对于彼此倾斜的情况下摆动地彼此附接并且运动形成彼此接合。即使在建立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连接件也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以便实现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34、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为了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在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背离的侧上逆着闭合方向可从第一连接件抬起。第二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经由在第二基体上刚性地形成的接合部段与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其中所述接合在第二连接件的——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前部的区域中——进行。借助于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后部的区域,第二连接件可以在连接位置中逆着闭合方向从第一连接件抬起,以便以这种方式将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进而消除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的阻挡作用,使得第二连接件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运动并且接合部段可以逆着接合方向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脱离接合。35、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第二连接件例如可以具有操纵部段,为了将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用户可以抓握在所述操纵部段上。操纵部段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二连接件的后部的区域中的接片形成,用户可以拉动所述接片,以便将第二连接件以后部的区域逆着闭合方向从第一连接件抬起。然而操纵部段也可以例如由手扣斗(griffmulde)或其他抓握部段形成,用户可以抓握在所述其他抓握部段上,以便以这种方式将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36、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具有刚性地设置在第二基体处的阻挡元件,以用于与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共同作用。例如,阻挡元件可以在第二连接件的构成接合部段的基座部段上成形,并且沿着闭合方向从基座部段突出。在连接位置中,阻挡元件与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共同作用,使得阻挡连接件逆着接合方向相对彼此运动。然而,通过使连接件相对彼此倾斜,可以将阻挡元件抬起超过阻挡部段,以便以所述方式消除阻挡并且使连接件在倾斜的情况下逆着接合方向相对彼此运动,使得消除在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的接合并且连接件可以彼此分离。37、例如,阻挡元件可以柱形地成形,并且在垂直于闭合方向的横截面中观察具有圆形。在连接位置中,阻挡元件在此可以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阻挡部段扭转,使得可以实现连接件相对彼此的可扭转性。38、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基体具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至少部分地通过阻挡部段限界。在连接位置中,阻挡元件置入留空部中,使得逆着接合方向阻挡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逆着接合方向的接合。留空部例如可以作为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的底面处的凹部成形。因此,留空部成形到底面中。当连接件彼此附接时,阻挡元件与留空部接合,使得通过接合将第二连接件保持在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处。39、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留空部(在垂直于闭合方向的横截面中)通过实现阻挡部段的至少一个限界壁部限界,所述限界壁部沿着圆弧延伸。留空部例如可以具有圆形的基本形状,在所述基本形状中,至少一个限界壁部弧形地沿着(假想的)以轴线为中心的圆延伸。40、例如,留空部通过两个弧形的限界壁部限界,所述限界壁部共同构成阻挡部段并且在连接位置中在其之间容纳第二连接件的阻挡元件,从而锁定第二连接件逆着接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运动。一个或多个限界壁部在此例如与底面成直角地设置,从而为阻挡元件提供支撑面,使得在承受载荷情况下,阻挡元件支撑在限界壁部上,从而相对于第一连接件被阻挡。41、在一个设计方案中,阻挡部段具有碰撞斜坡。碰撞斜坡构成为,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时为阻挡元件提供逆着接合方向的滑动引导。例如,在连接件相对彼此倾斜时,第二连接件的阻挡元件可以与碰撞斜坡贴靠,使得阻挡元件可以碰到碰撞斜坡上,从而可以运动越过阻挡部段。因此,通过这种碰撞斜坡,可以使连接件彼此分开变得容易。42、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围绕闭合方向弧形地弯曲。如果设有(唯一的)接合突起部,那么由此所述接合突起部弧形地围绕闭合方向延伸。如果设有多个接合突起部,那么每个接合突起部例如可以围绕闭合方向弧形地延伸。附加地或替选地,接合突起部可以沿着围绕闭合方向指向的环周方向彼此排列,使得接合突起部沿着弧形的线彼此排列,并且当连接件位于连接位置中时共同建立与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的接合。43、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围绕闭合方向以小于180°,优选小于150°的角度延伸,以便实现接合部段可以沿接合方向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44、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优选关于闭合方向构成底切。由此,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关于闭合方向底切,其方式在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横向于闭合方向从第一连接件的相关联的部段突出。45、底切在此可以由关于闭合方向垂直或倾斜(成锐角或钝角)地延伸的面形成。46、同样地,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优选关于闭合方向构成底切。由此,接合部段关于闭合方向底切,其方式在于,接合部段横向于闭合方向从第二连接件的相关联的部段突出。47、底切在此还可以通过垂直于闭合方向或倾斜于闭合方向(成锐角或钝角)地延伸的面形成。48、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接合部段围绕闭合方向环周地延伸。接合部段在此例如可以设置在销元件上并且横向于闭合方向从销元件突出。49、例如,接合部段关于闭合方向旋转对称地构成。这实现,接合部段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任意转动位置中与在第一连接件上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使得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任意转动位置中存在接合部段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的接合进而连接件可以相对于彼此扭转,而不消除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50、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基体具有基座部段。51、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在此可以构成接合部段,使得接合部段为了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而成形在基座部段上,例如成形在基座部段的环绕的边缘部段上。52、在其他设计方案中,接合部段相对于基座部段沿着闭合方向间隔开。由此,接合部段在空间上与基座部段分离,例如其方式为,基座部段沿着第一平面而接合部段沿着第二平面延伸,所述第二平面沿着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平面间隔开。53、如果接合部段相对于基座部段在空间上间隔开,那么接合部段例如在销元件上形成,所述销元件沿着闭合方向从基座部段突出。接合部段在此沿着接合方向从销部段突出进而构成底切,使得接合部段能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以建立形状配合的或力配合的连接。54、接合部段例如可以在环周上在销元件上形成。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蘑菇状的接合元件,其在任意转动位置中可以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以便将连接件彼此连接并且在连接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55、如果接合部段相对于基座部段在空间上间隔开,那么基座部段可以相对于闭合方向径向地比接合部段更远地延伸进而径向地伸出于接合部段。接合部段由此位于径向内部的位置中,而基座部段的外边缘径向地设置在接合部段外。以这种方式,如果连接件处于其连接位置中,那么可以经由基座部段实现第二连接件有利地支撑在第一连接件上。56、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例如盘状地形成。基座部段在此例如可以具有圆柱形的基本形状,所述基本形状具有圆形的横截面。57、在基座部段上,例如可以形成紧固部段,经由所述紧固部段将带与第二连接件连接。58、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基体的基座部段具有棱边部段。与之相对,第一连接件具有刚性地在第一基体上成形的支撑部段,其中在连接位置中,棱边部段借助支撑部段支撑,用于沿着接合方向吸收载荷。棱边部段例如可以在基座部段的前部的区域中形成,其中——在基座部段的圆柱形的设计方案中——棱边部段也可以在基座部段处环周地环绕。支撑部段在第一连接件的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前部的区域中成形,使得支撑部段可以提供将基座部段沿接合方向的支撑。由此,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沿接合方向承受载荷时,棱边部段被按压抵靠支撑部段进而支撑在支撑部段上。由此,经由棱边部段,基座部段可以在连接位置中与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支撑部段形成贴靠,使得经由此可以将载荷力从第二连接件导入第一连接件中。59、在此可考虑的是,棱边部段在连接位置中总是沿接合方向与支撑部段贴靠。替选地,也可以提出,在未承受载荷的位置中,棱边部段不与支撑部段沿接合方向形成贴靠,而是在连接件相对于彼此承受载荷的情况下才与支撑部段形成贴靠。60、经由支撑部段和基座部段的棱边部段在支撑部段上的支撑可以将力以有利的方式从第二连接件引入到第一连接件中。例如在连接设备设计为带闭锁件时,可以使载荷方向(近似)沿着接合方向定向,使得在承受载荷时,接合部段沿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的方向承受载荷,在常规地使用连接设备时,沿着所述载荷方向在连接件之间作用有力。在此,基座部段的棱边部段以支撑的方式贴靠在支撑部段上,使得经由将棱边部段贴靠在支撑部段上来导出沿接合方向作用的力。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在此尤其用于沿着闭合方向支撑进而用于保证连接件保持在彼此上,其中载荷力沿接合方向优先经由支撑部段吸收和导出。61、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支撑部段和棱边部段在垂直于闭合方向的横截面平面中分别弧形地弯曲。在基座部段的圆柱形的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的棱边部段圆形地围绕闭合方向环绕。支撑部段的弯曲对应于基座部段的棱边部段的弯曲,使得在连接位置中基座部段可以与第一连接件的支撑部段以支撑方式贴靠。62、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支撑部段沿着闭合方向观察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间隔开。支撑部段可以在此沿着闭合方向观察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上方或下方延伸。63、附加地或替选地,支撑部段可以沿着接合方向观察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间隔开。由此,支撑部段关于接合方向位于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不同的位置处。尤其,支撑部段可以沿接合方向支承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前方,使得支撑部段径向地设置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外。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经由支撑部段的有利的支撑,其方式为,如果载荷力在连接件之间作用,那么基座部段借助于有利的杠杆臂可以与支撑部段形成贴靠。64、支撑部段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由面部段形成,所述面部段与闭合方向平行或倾斜地定向。支撑部段在此刚性地形成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在载荷下,支撑部段在第一连接件处与第二连接件的基座部段形成贴靠,使得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吸收和导出沿接合方向作用的载荷力。65、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连接部件具有两个接合突起部,所述两个接合突起部沿着垂直于接合方向和垂直于闭合方向指向的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支撑部段的至少一个部段在此沿着横向方向观察设置在接合突起部之间,并且此外沿着接合方向与接合突起部间隔开地设置。由于接合突起部沿着横向于接合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在此优选地沿着接合方向观察设置在相同的轴向位置上,载荷通过接合部段以(也)在接合突起部沿着横向方向相对彼此展开的方向上的方向矢量分量作用于接合突起部,这对于连接的稳定性可能是不利的。出于所述原因,附加地设有支撑部段,所述支撑部段至少借助一个部段(沿着横向方向观察)设置在接合突起部之间并且此外沿着接合方向与接合突起部间隔开地设置。因此,至少借助一个部段,支撑部段设置在接合突起部之间并且在此沿接合方向设置在接合突起部前方,使得支撑部段可以支撑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的棱边部段,从而可以在承受载荷情况下沿接合方向吸收载荷。66、因为支撑部段因此以支撑方式沿接合方向起作用,所以在连接设备处承受载荷的情况下,避免过度的载荷、尤其沿接合突起部处展开的方向的载荷。因此,可以改进连接的稳定性。67、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具有基面并且第一基体具有底面。基面和底面分别垂直于闭合方向延伸。在连接位置中,在第二连接件的基座部段上的基面和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底面彼此相向。68、例如,在连接位置中,可以存在在基面和底面之间的贴靠。由此,在连接件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彼此扭转时,基面和底面滑动地在彼此上运动。69、然而这不是强制性的。还可考虑的是,在连接位置中在基面和底面之间存在间距(进而没有贴靠)。70、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可以围绕垂直于闭合方向和接合方向的倾斜轴线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以便将连接件相对于彼此倾斜。由此,为了将连接件彼此分离而进行连接件的倾斜,其方式在于:基座部段围绕倾斜轴线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倾斜。倾斜轴线在此可以由在基座部段和第一基体之间的贴靠线限定。但是也可设想,倾斜轴线对应于如下虚拟线,所述虚拟线穿过基座部段或在基座部段外延伸并且对应于在连接件相对于彼此倾斜时基座部段枢转所围绕的线。71、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基体具有沉入开口,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时基座部段的部段可以沿闭合方向沉入到所述沉入开口中。沉入开口尤其可以在第一基体的(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前部的区域中形成并且例如作为凹陷部形成在第一基体上。当连接件(在连接或分离情况下)相对于彼此倾斜时,基座部段尤其可以以前部的棱边部段沉入到沉入开口中。72、沉入开口例如可以相对于第一基体的底面形成为凹陷部。沉入开口在此情况下例如连接于底面,然而相对于底面凹陷进而沿着闭合方向缩回。沉入开口在此可以尤其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下延伸进而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区域中提供如下空间,当连接件为了闭合连接设备而彼此附接时并且即使当连接件为了断开连接设备而彼此分离时,第二连接件的基座部段可以以棱边部段沉入所述空间中。73、如果接合部段在空间上与基座部段分离地形成,那么沉入开口然而例如也作为凹陷部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径向外部形成并且实现用于沉入基座部段的边缘的空间。74、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在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和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的间隙简化连接件相对于彼此的倾斜用以建立连接和也用以分离。替选地用于提供间隙的空间例如可以通过在接合部段上的倾斜部实现,所述倾斜部实现接合部段相对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倾斜。75、尤其当接合部段在基座部段的环绕的边缘部段上形成时,沉入开口例如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底面形成为凹陷部并且在朝向支撑部段的区域中连接于底面。沉入开口例如可以在支撑部段和底面之间延伸。76、如果接合部段在基座部段下方的销上形成并且基座部段径向地伸出于接合部段,那么沉入开口优选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径向外部形成在第一基体上。77、沉入开口可以作为凹陷部或作为穿通开口在第一基体上构成。78、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基体具有形状配合部段,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为了抑制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倾斜,基座部段贴靠在所述形状配合部段上。形状配合部段尤其在第一基体的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前部的区域中形成并且刚性地在第一基体上构成。在形状配合部段上,基座部段尤其沿闭合方向支撑,使得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倾斜由于在形状配合部段上的支撑而至少变难。79、在倾斜以将连接件彼此分离时,第二基体通过逆着接合方向在间隙的范围内的略微的运动而与在第一基体上的形状配合部段脱离相互作用。在此,在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之间可以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实现第二连接件逆着接合方向的(略微的)移动,或者在第二连接件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可以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实现第二连接件逆着接合方向的(略微的)倾斜运动和紧接着的移动。通过在间隙的范围内运动,第二基体与形状配合部段脱离有效连接,例如其方式在于,将第二基体从例如阶梯形式形成的形状配合部段滑离。接着,连接件可以(更大程度地)相对于彼此倾斜,使得连接件可以彼此分离。80、形状配合部段例如可以通过阶梯形成,在连接位置中基座部段放置在所述阶梯上。形状配合部段在此尤其可以具有垂直于或倾斜于闭合方向定向的面部段,所述面部段实现基座部段的支撑。81、在其他设计方案中,形状配合部段也可以作为接合开口,例如呈槽形式的接合开口形成在支撑部段上。经由形状配合部段实现垂直于接合方向,即沿着闭合方向在基座部段上的支撑,使得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在载荷下不能轻易地不期望地相对于彼此倾斜,而是经由形状配合部段支撑以防止(不期望的)倾斜。82、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形状配合部段沿着闭合方向观察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间隔开。形状配合部段可以在此沿着闭合方向观察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上方或下方延伸。83、附加地或替选地,形状配合部段可以沿着接合方向观察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间隔开。由此,形状配合部段关于接合方向位于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不同的位置处。尤其,形状配合部段可以沿接合方向支承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前方,使得形状配合部段径向地设置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外部。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经由形状配合部段的有利的支撑以防止连接件相对于彼此倾斜,其方式为,当载荷力在连接件之间作用时,基座部段可以借助于更有利的杠杆臂与形状配合部段形成贴靠。84、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例如具有滑动斜坡,所述滑动斜坡用作为引导斜坡,以便在彼此附接时引导连接件,使得连接件可以以更容易的,优选尽可能自动的方式彼此接合。85、优选地,滑动斜坡构成用于,在附接到第一连接件上时沿着闭合方向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上引导第二连接件,使得第二连接件逆着接合方向与第一连接件错开进而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旁运动经过。在运动经过之后,第二连接件于是可以沿接合方向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由此,通过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上滑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引导,使得第二连接件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旁运动经过。如果第二连接件借助其接合部段经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那么接合部段可以沿接合方向与在第一连接件上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86、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带牢固地且不可调节地、但是必要时也可调节地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处。87、第一连接件同样可以与带连接,然而也可以设置在相关联的组件上,例如纺织物或其他物品上。88、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具有两个接合突起部,所述接合突起部横向于闭合方向并且横向于接合方向相对于彼此间隔开,使得带可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在接合突起部之间引导穿过。由此,带容纳在接合突起部之间,使得经由接合突起部在带两侧上实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支撑。89、下面列出的应用可行性应当说明连接设备的多样的可应用性,然而不理解为是限制性的并且尤其也不理解为最终的。这样,连接设备可以用于:90、-头盔闭锁件91、-马笼头92、-可拆卸的(胸)袋93、-包、背包94、-用于卷顶,用于与(弹性的)条带闭锁95、-夹克闭锁件(例如在袖子、翻领、纽扣盖上,或绑在衬衫袖子上)96、-在宿营车中的卷帘,大篷车中的隐私保护97、-檐篷98、-遮阳篷、防水油布、露营帐篷、帐篷加固索99、-固定或闭锁行李袋或鞍袋(自行车、摩托车)100、-行李和货物固定,或在公共交通工具的车内和车上固定自行车/婴儿车101、-车内工匠的分类系统和安全系统102、-用于承载装置的带扣、收紧系统和闭锁设备103、-胸带、腰带、肩带104、-包上的可拆卸的提手或挂带105、-例如在婴儿车上的用于掀开的防晒保护106、-背包带的可移动和可拆卸或可打开的连接107、-用于衣架的悬挂装置108、-家具,例如用于固定座椅元件109、-睡袋、睡垫、瑜伽垫(用于卷起和固定)110、-毛巾架111、-钥匙扣112、-带子113、-具有用于挂住的工具的工匠带114、-可拆卸的托带,例如在工具和园艺工具上、在包和电子设备处的把手上115、-手套、鞋子、高尔夫球袋(用于闭锁或固定在彼此上)116、-婴儿车或帐篷中的驱虫保护117、-行李带,例如作为将物件固定在自行车篮中的固定装置118、-用于自行车上的部件和配件(车速表、灯、计算机、电子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