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组件、连接板及衣物处理设备系统的制作方
发布日期:2024-09-03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技术涉及减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组件、连接板及衣物处理设备系统。、相关技术中,通常将两个家电在高度方向上堆叠以节省家电的布置空间,一些家电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为降低底部家电运行时的振动激励传递至顶部家电,通常在相互堆叠的两个家电之间设置减振组件,且为保证顶部家电的减振效果,减振组件的...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技术涉及减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组件、连接板及衣物处理设备系统。背景技术:1、相关技术中,通常将两个家电在高度方向上堆叠以节省家电的布置空间,一些家电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为降低底部家电运行时的振动激励传递至顶部家电,通常在相互堆叠的两个家电之间设置减振组件,且为保证顶部家电的减振效果,减振组件的高度尺寸较大,但这会增加顶部家电的布置高度,从而导致顶部家电受到振动的影响较大,同时,减振组件的高度尺寸较大会导致减振组件受压时形变量不易控制,从而影响顶部家电的安装稳定性。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减振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减振组件,通过将第一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和第二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分别止抵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且第一减振件与第二减振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降低了顶部家电的布置高度,减少了家电所受到的振动,且顶部家电的安装更稳定。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减振组件的连接板。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连接板的衣物处理设备系统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止抵,所述第二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止抵;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第二减振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组件,通过将第一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和第二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分别止抵于连接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且第一减振件与第二减振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得减振组件在具有第一减振件的减振效果和第二减振件的减振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减振组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缩短了两个家电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顶部家电的布置高度,减少了家电所受到的振动,同时可以提高顶部家电的安装稳定性。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形成有所述第一支撑面;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所述翻边部上形成有所述第二支撑面。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减振件远离所述翻边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d1>d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包括: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环绕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侧壁部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贯通的所述容纳腔,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外周;底壁部,所述底壁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一端并适于将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封闭。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减振件套设于所述侧壁部的外周,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远离所述底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减振件朝向所述翻边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止抵。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腔的深度为h1,所述第一减振件的高度为h2,满足:h1≥h2。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件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面的表面构造为第一止抵面,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支脚,所述支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抵面止抵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止抵面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接触面的面积为s2,满足:s1>1.8s2。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的至少一个构造为柔性件。13、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连接板。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减振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减振组件,因此该连接板在压力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小,且该连接板的减振效果好。15、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系统。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系统包括第一衣物处理设备和第二衣物处理设备;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设备和所述第二衣物处理设备之间且构造为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板,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系统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连接板,因此该衣物处理设备系统的减振效果好。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衣物处理设备构造为洗衣机、干衣机、烘干机以及洗干一体机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衣物处理设备构造为洗衣机、干衣机、烘干机以及洗干一体机中的一种。18、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减振组件,通过将第一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和第二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分别止抵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且第一减振件与第二减振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得减振组件在具有第一减振件的减振效果和第二减振件的减振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减振组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尺寸,降低了顶部家电的布置高度,使得顶部家电受到振动的影响小;第二减振件远离翻边部的端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d1,主体部背离容纳腔的表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d1>d2,减振组件可直接放置于第一家电的顶部,且第二家电的底脚可直接与本申请的减振组件止抵,从而使得减振组件的使用更便捷;第二减振件套设于侧壁部的外周,可以令第二减振件受到的振动更均匀地传递至连接件以及第一减振件,使得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的减振效果更稳定,从而提高减振组件的减振效果;容纳腔的深度为h1,第一减振件的高度为h2,满足:h1≥h2,使得第一减振件在容纳腔内形变,容纳腔可以对第一减振件的形变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第一减振件的形变更稳定,进而使得第一减振件的减振效果更稳定。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技术特征:1.一种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件远离所述翻边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d1>d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件套设于所述侧壁部的外周,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远离所述底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减振件朝向所述翻边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止抵。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深度为h1,所述第一减振件的高度为h2,满足:h1≥h2。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面的表面构造为第一止抵面,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支脚,所述支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抵面止抵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止抵面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接触面的面积为s2,满足:s1>1.8s2。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的至少一个构造为柔性件。9.一种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10.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衣物处理设备和第二衣物处理设备;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设备构造为洗衣机、干衣机、烘干机以及洗干一体机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衣物处理设备构造为洗衣机、干衣机、烘干机以及洗干一体机中的一种。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组件、连接板及衣物处理设备系统,减振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具有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第一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与第一支撑面止抵,第二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与第二支撑面止抵;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减振件与第二减振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根据本申请设计的减振组件,通过将第一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和第二减振件的至少一个端面分别止抵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且第一减振件与第二减振件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降低了顶部家电的布置高度,减少了家电所受到的振动,且顶部家电的安装更稳定。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军,李亚东,张涛,李彩莲,左宏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美芝电器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31技术公布日:2024/8/26
- 上一篇:一种洗涤剂盒及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纺织生产用蒸纱机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