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03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抑菌机织物面料制备,尤其涉及一种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马拉色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单细胞担子菌酵母属,是动物和人类皮肤真菌菌群的组成部分,可导致机会性感染,引起各种马拉色菌属皮肤病。马拉色菌属目前世界公认的有个菌种,分别是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厚皮...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抑菌机织物面料制备,尤其涉及一种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1、马拉色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单细胞担子菌酵母属,是动物和人类皮肤真菌菌群的组成部分,可导致机会性感染,引起各种马拉色菌属皮肤病。马拉色菌属目前世界公认的有7个菌种,分别是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限制性马拉色菌(m.restricta),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斯洛菲马拉色菌(m.slooffiae),钝形马拉色菌(m.obtusa)。2、在上述各种马拉色菌中,糠秕马拉色菌是存在于皮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以头皮上的脂质为营养来源。当皮脂分泌旺盛时,马拉色菌就会异常增殖,通过磷脂酶和脂肪酶的催化水解作用使得头皮中不饱和脂肪酸聚集,从而引发角质层炎症反应,炎症又导致头皮角质层的过度增生从而促使角质层细胞成块脱落,形成头皮屑。这类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头皮屑作为真菌类头皮屑,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皮肤油腻、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都是易患真菌类头皮屑的自身因素,外界因素如炎热、潮湿、多汗等在头皮屑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如何对真菌类头皮屑进行有效抑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3、目前,针对真菌类头皮屑的抑制途径一般分为三种:抗真菌药、去屑药品和抑屑面料。通常抗真菌药和去屑药品中均含有水杨酸成分,其有角质剥脱作用,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抑屑面料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和去屑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开发一种能够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面料至关重要。4、然而,现有的抑菌面料大多都是通过在面料上额外负载相关药物或者抑菌粒子来达到相应的抑菌效果。例如,申请号为201710105654.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去屑洁发的枕巾面料,其枕巾面料由竹纤维、亚麻纤维、芦荟纤维、蚕丝纤维、去屑改性聚酯纤维制备而成,且枕巾面料的两侧涂覆有去屑药液层。相比于直接使用药物,这种在面料上涂覆药物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但其本质上仍是利用了以药物为主的抑制头皮屑机理,在降低刺激性的同时也影响了其实际去屑效果。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不额外添加药物或抑菌粒子的条件下仅利用织物的材质及其结构实现对头皮屑真菌的有效抑制,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思路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计两层的机织物面料,并将能够抑制真菌生长的聚酰亚胺作为里层纱线的材质,同时将透气性较好的涤纶作为表层纱线的材质,再通过调控纱线的粗细差异及其排列方式,在提高聚酰亚胺的作用效率的同时使其与特定的透气环境协同作用,实现对马拉色菌的高效抑制。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包括通过接结组织连接的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分别由表层纱线和里层纱线按照预设的经纬密度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纱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和涤纶,所述表层纱线的材质为涤纶,所述里层纱线的直径大于所述表层纱线的直径;所述里层的织物直通孔隙小于所述表层的织物直通孔隙。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层的表经密度为130~160根/10cm,表纬密度为90~108根/10cm。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里层的里经密度为108~120根/10cm,里纬密度为78~98根/10cm。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里层纱线的细度为20s/2~32s/2。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层纱线的细度为40s/2~60s/2。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里层纱线采用的排列比为聚酰亚胺:涤纶=21:14~21:16。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9、s1、确定表层和里层的组织结构及其接结方式;10、s2、按照预设的经纬密度和穿筘方式确定上机图;11、s3、以聚酰亚胺纱线和涤纶纱线为里层纱线,以涤纶纱线为表层纱线,涤纶纱线中的涤纶纤维细度小于0.8d,根据确定的所述组织结构、接结方式及所述上机图,进行上机织造。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的组织结构相同,所述组织结构为2/1斜纹。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所述接结方式为表层接里层。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穿筘方式为:15、所述聚酰亚胺纱线的钢筘穿入数为3入/筘,所述涤纶纱线的钢筘穿入数为1入/筘。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7、(1)本发明提供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通过将涤纶和能够抑制真菌生长的聚酰亚胺纱线作为里层纱线的材质,同时将透气性较好的涤纶作为表层纱线的材质,使该机织物面料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和透气性;在此基础上,本发明通过对纱线的粗细差异及其排列方式进行调控,在提高聚酰亚胺的作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使其与形成的特定透气环境协同作用,从而在不需要额外添加去屑药物或抗菌粒子的条件下,仅依靠织物面料的成分及结构有效抑制头皮屑真菌的生长,实现对马拉色菌的高效抑制。18、(2)本发明提供的机织物面料一方面能够通过对表层纱线材质的选择来改善面料的透气性,营造不利于真菌生长的相对干燥的抑菌环境;另一方面,将聚酰亚胺作为里层纱线材质还能够有效利用聚酰亚胺对马拉色菌的抗菌作用,抑制真菌的生长;再一方面,本发明通过调控纱线的细度,使里层纱线的直径大于表层纱线的直径,不仅能够增加里层的聚酰亚胺纱线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聚酰亚胺的抑菌作用效果,还能够利用表层纱线与里层纱线细度差异产生的空隙,进一步改善面料的透气性,从而实现聚酰亚胺作用效率与透气性能的协同提高,进而有效抑制头皮屑真菌的生长。19、(3)本发明提供的机织物面料设计为双层织物结构,与头皮屑接触的一面织物直通孔隙小于外层的织物直通孔隙,里外两层是通过接结的方式连接。里层小孔与外层大孔形成了喇叭状的通道,该形状对冷热的快速排出有利,再配合里外纱线的细度配置会更有利于冷热排出,保持头皮干燥。且所用的涤纶纤维细度小于0.8d,具有很好的毛细导水和排水作用,这又进一步加强热冷往外排出的能力。干燥的环境再配合聚酰亚胺纤维的自身分子结构的优异抗菌性能,实现环境抑菌协同原料分子抑菌,进而有效抑制头皮屑真菌的生长。技术特征:1.一种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接结组织连接的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分别由表层纱线和里层纱线按照预设的经纬密度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纱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和涤纶,所述表层纱线的材质为涤纶,所述里层纱线的直径大于所述表层纱线的直径;所述里层的织物直通孔隙小于所述表层的织物直通孔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的表经密度为130~160根/10cm,表纬密度为90~108根/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的里经密度为108~120根/10cm,里纬密度为78~98根/1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纱线的细度为20s/2~32s/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纱线的细度为40s/2~60s/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纱线采用的排列比为聚酰亚胺:涤纶=21:14~21:16。7.一种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的组织结构相同,所述组织结构为2/1斜纹。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接结方式为表层接里层。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穿筘方式为: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头皮屑真菌生长的机织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机织物面料包括通过接结组织连接的表层和里层,表层和里层分别由表层纱线和里层纱线按照预设的经纬密度交织而成;里层纱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和涤纶,表层纱线的材质为涤纶,里层纱线的直径大于表层纱线的直径。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利用双层的结构设置和纱线的材质选择使机织物面料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和透气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纱线的粗细差异及其排列方式进行调控,在提高聚酰亚胺的作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使其与形成的特定透气环境协同作用,从而在不需要额外添加去屑药物或抗菌粒子的条件下,仅依靠织物面料的成分及结构有效抑制头皮屑真菌的生长。技术研发人员:邵晰茹,曹根阳,金志毅,陶丹,吕晓静,夏亚辉,郗晨,占晨晨,李杰,张顺正,胡楦橼,陈奕翀,覃吉思远,杨淑函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