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
发布日期:2024-09-03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服装面料,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色工艺。、聚乳酸纤维(polylactic acid fiber,简称pla纤维),又称玉米纤维,是由玉米、木薯、高粱等农作物或有机废料发酵成乳酸,再经聚合得到聚乳酸,聚乳酸经过一定的纺丝成型工艺可制得聚乳酸纤维。...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服装面料,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色工艺。背景技术:1、聚乳酸纤维(polylactic acid fiber,简称pla纤维),又称玉米纤维,是由玉米、木薯、高粱等农作物或有机废料发酵成乳酸,再经聚合得到聚乳酸,聚乳酸经过一定的纺丝成型工艺可制得聚乳酸纤维。在可纺性方面,聚乳酸纤维的物理性能接近涤纶纤维和尼龙纤维,具有较高的结晶性、取向性、熔点和强度,以及良好的导湿性、抗紫外、抗菌、阻燃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服装面料。2、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生物基纤维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是当前国内外在生物基纤维材料领域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低温氨纶是一款性能优异的环保氨纶,使用低温条件进行加工,低温定型;且生产过程清洁,低碳绿色制造,不消耗水资源,不添加dmf、dmac溶剂,不添加胺类助剂等有毒物质,纤维无有害物质残留,安全健康,柔软舒适,回弹性好。3、因为聚乳酸纤维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导湿等性能,所以以往存在着染色性差、韧性差、不耐高温,易衰减等缺点,但目前通过材料和工艺的调整已基本攻克此类问题,可做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特别是与低温氨纶的结合可在保持面料最佳手感和性能的同时,又能做到面料全可降解,也同时做到大幅度减碳及降低染整成本,达到健康环保可持续循环的目的。4、循环再生聚乳酸与低温氨纶面料这类再生聚乳酸与低温氨纶产品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使用,对于该类产品的织造生产及染整加工工艺技术非常特殊。5、对于染色工艺而言,从图1中可看出pla纤维分子链中没有强极性基,存在大量的疏水性酯键,碳链上还存在等距排列的甲基,熔点较低(120~180℃),比聚酯(255℃)、聚酰胺纤维(215℃)低得多,适合用改性的分散染料染色。pla纤维不耐碱性,在55℃(玻璃化温度57℃)以上的碱性条件下更容易水解。因此,碱处理时要考虑织物的失重和收缩,尽量避免碱性前处理。pla纤维的强力接近涤纶纤维,杨氏模量介于涤纶和尼龙纤维之间,亲水性比涤纶纤维好,手感悬垂性和回弹性较好,比重比涤纶低,缩率较易控制。根据pla纤维和织物组织特点,结合实际生产设备状况,可采用低温、低碱或无碱加工工艺。6、因而,研究循环再生聚乳酸与低温氨纶结合的面料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以通过合理控制循环再生聚乳酸与低温氨纶面料的织造和染色工艺等来控制面料的色泽鲜艳度、色牢度、手感等指标,从而扩展其应用,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色工艺。2、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3、一种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色工艺,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面料采用32针34寸102路的纬编单面大圆机编织;4、面料采用1支织针1路纱线组成一个完整循环的单层平纹结构;面料的排纱方式为一路一个循环;5、面料编织时的送纱量采用100针:经纱采用聚乳酸50d/32f生物基fdy,长度为23.5cm;纬纱采用30d低温氨纶,长度为11cm;6、该染色工艺包括上色阶段、还原洗阶段和成定阶段;7、染色工艺采用的染色剂包括染料、吸湿排汗助剂和染色助剂;8、所述染料为改性分散染料,改性分散染料包括分散蓝pla-ces、分散黄pla-4g和分散红pla-bs;9、所述吸湿排汗助剂包括吸湿排汗助剂apa和吸湿排汗助剂rpu;10、所述染色助剂包括前处理剂纯碱soda ash、高效精炼剂ref i n i ng agent、导染剂、保险粉、防沾剂和冰醋酸;11、染色工艺中的染色ph为4-4.5。12、所述染色剂的配方为:13、14、15、其中,所述导染剂为聚乳酸纤维染色导染剂。所述吸湿排汗助剂rpu 10g/l,其中,10g/l为基础量,实际可根据手感往上调整用量,不与硅油类混加。16、所述上色阶段时,当染色机的染缸温度达到30℃时依次注入染料和染色助剂,然后染缸温度以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保温45~60min,然后2℃/min降到70度,排液,常温水洗;17、所述还原洗阶段时,加入所述保险粉,以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0℃,保温20min。18、所述成定阶段中,成定温度120℃,定型机速度为25码,定型机的轧车水槽内配有所述吸湿排汗助剂rpu。19、本发明在染色工艺中在上色阶段同时对面料进行吸湿排汗整理,吸湿排汗助剂apa可以更好的进入面料,也可避免与后整理过程中的其他整理剂同浴发生反应,使吸湿排汗整理效果更好;在成品定形阶段再一次吸湿排汗整理,加入吸湿排汗剂rpu不仅可以赋予织物较好的吸湿排汗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和易去污效果,无需在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静电剂。20、本发明的染色工艺采用聚乳酸纤维染色导染剂,适应聚乳酸和低温氨纶的上色工艺。打破常规130℃分散染料上色温度界限,使上色温度下降20℃,明显提高分散染料的上染率和染深性,并且使染色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也有一定的改善,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又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22、本发明面料采用聚乳酸50d/32f生物基fdy和30d低温氨纶编织而成单层平纹结构,具有出色的吸湿速干性、抗菌性和防螨性;本发明在染色工艺中在上色阶段同时对面料进行吸湿排汗整理,吸湿排汗助剂apa可以更好的进入面料,也可避免与后整理过程中的其他整理剂同浴发生反应,使吸湿排汗整理效果更好;在成品定形阶段再一次吸湿排汗整理,加入吸湿排汗剂rpu不仅可以赋予织物较好的吸湿排汗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和易去污效果,无需在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静电剂。技术特征:1.一种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面料采用32针34寸102路的纬编单面大圆机编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的配方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色阶段时,当染色机的染缸温度达到30℃时依次注入染料和染色助剂,然后染缸温度以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保温45~60min,然后2℃/min降到70度,排液,常温水洗;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再生聚乳酸与环保型低温氨纶面料的染色工艺,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面料的排纱方式为一路一个循环;面料编织时的送纱量采用100针:经纱采用聚乳酸50D/32F生物基FDY,长度为23.5cm;纬纱采用30D低温氨纶,长度为11cm;该染色工艺包括上色阶段、还原洗阶段和成定阶段;染色工艺采用的染色剂包括染料、吸湿排汗助剂和染色助剂。本发明面料具有出色的吸湿速干性、抗菌性和防螨性;本发明的染色工艺采用聚乳酸纤维染色导染剂,适应聚乳酸和低温氨纶的上色工艺。打破常规130℃分散染料上色温度界限,使上色温度下降20℃,明显提高分散染料的上染率和染深性,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又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技术研发人员:蔡俊杰,林增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联兴发针织织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