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及其织造方法与
发布日期:2024-09-03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带,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及其织造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对舒适美观的服装需求日益增长,在服装行业中,服装主要由面料与辅料来构成,其中纱线的选择、工艺和设计对于面料与辅料的舒适度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运动类服装中,消费者对于弹力会有更高的要求,从而提高运...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带,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及其织造方法。背景技术:1、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对舒适美观的服装需求日益增长,在服装行业中,服装主要由面料与辅料来构成,其中纱线的选择、工艺和设计对于面料与辅料的舒适度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运动类服装中,消费者对于弹力会有更高的要求,从而提高运动服舒适性;例如在运动内衣、运动裤中,弹性织带已是不可或缺的辅料之一,弹性织带在服装应用上非常广泛,主要为肩带、围带和腰带。2、弹性夹边织带在服装上的使用率很高,有利于成衣的缝制,简化工序,提高其生产效率、增加舒适性等。3、弹性织带在制衣过程中,需先对其裁切再进行缝接,易造成缩根、抽根的现象,缝纫接合位置的纱线增加对皮肤的摩擦,其厚度增加降低了舒适性。技术实现思路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3、一种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带身区和夹边功能区,所述带身区由纬编圆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内部空心的圈形结构,所述夹边功能区包括内层面和外层面,内层面和外层面之间形成夹层腔体,内层面和外层面均由纬编圆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圈形结构,内层面和外层面与带身区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所述带身区包括均为圈形结构的内表层和外表层,该内表层和外表层通过连接部连接。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连接部为带身区的纱线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分别连接内表层和外表层,或者连接部为单独的纱线用于连接内表层和外表层。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带身区的内表层与夹边功能区的内层面为一体织造成圈结构,带身区的外表层和夹边功能区的外层面为一体织造成圈结构。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带身区和夹边功能区分别为平面结构或网孔结构。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带身区为素面带或设有花纹图案。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夹边功能区为素面带或设有花纹图案。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织带主体至少包括纱线y1与纱线y2在内的两种不同纱线;所述纱线y1选择氨纶、锦纶包氨纶、涤纶包氨纶、橡筋纱或复合弹性纤维,旦数选择在10d-450d之间;所述纱线y2选用dty高弹纱或低弹纱、fdy、化纤长丝或短纤,选择单股纱线或多股并纱,旦数选择在10d-300d之间,且纱线y2可为色纱或者胚纱,纱线y1和纱线y2的弹力相同或不同。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织带主体均采用纱线y1与纱线y2进行织造,其中纱线y2占织带主体的纱线总量为q,且5%≤q≤60%。11、一种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2、准备纱线y1和纱线y2,作为织带主体的编织纱线;13、纱线喂入:纱线y1和纱线y2通过张力控制装置或送纱线量控制装置和导纱器,均匀地输送到织造区域中;其中纱线y1和纱线y2的放置方式是弹力纱线y1放置在前端且角度在10°-75°;纱线y2放置在后端且角度为5°-70°,织造的全部路数都添加纱线y1和纱线y2,或者一部分织造的路数不添加纱线y1和纱线y2;14、织造过程:控制选针器和编织三角的不同运动和纱嘴的不同出入,织造所需的纹理组织和形状;15、纱线手指的角度及出入:控制含有不同功能纱线以及不同色纱手指的出入,在织带上形成预设功能、颜色和提花;16、锁边方式:带身区的内表层和外表层的上侧和下侧位置为锁边位置,,采用织针含纱不出针的方式,直至锁边位置时再出针,线圈相互成圈串套形成锁边,使带身区的内表层和外表层相连接;或者额外添加纱线或者带身纱线,通过针筒上的织针和针盘上的织针相互配合,使带身区的内表层和外表层相连接。17、在织造过程中,每条路数的纱线y1的织造角度存在差异,每条路数的纱线y2的织造角度存在差异。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9、将带身区和夹边功能区采用一体织造的方式成圈而成,一体成圈避免裁切工序,既解决了传统织带裁剪位置缩根、抽根的问题,又解决了接缝部位缝纫线对皮肤的摩擦与厚度增加带来的不舒适,简化工序,减少了传统织带前期整经工序以及后续裁剪工序,降低损耗;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实现规模性量产,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头带、围带、腰带等。技术特征:1.一种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带身区和夹边功能区,所述带身区由纬编圆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内部空心的圈形结构,所述夹边功能区包括内层面和外层面,内层面和外层面之间形成夹层腔体,内层面和外层面均由纬编圆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圈形结构,内层面和外层面与带身区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所述带身区包括均为圈形结构的内表层和外表层,该内表层和外表层通过连接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带身区的纱线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分别连接内表层和外表层,或者连接部为单独的纱线用于连接内表层和外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身区的内表层与夹边功能区的内层面为一体织造成圈结构,带身区的外表层和夹边功能区的外层面为一体织造成圈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身区和夹边功能区分别为平面结构或网孔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身区为素面带或设有花纹图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边功能区为素面带或设有花纹图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至少包括纱线y1与纱线y2在内的两种不同纱线;所述纱线y1选择氨纶、锦纶包氨纶、涤纶包氨纶、橡筋纱或复合弹性纤维,旦数选择在10d-450d之间;所述纱线y2选用dty高弹纱或低弹纱、fdy、化纤长丝或短纤,选择单股纱线或多股并纱,旦数选择在10d-300d之间,且纱线y2可为色纱或者胚纱,纱线y1和纱线y2的弹力相同或不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均采用纱线y1与纱线y2进行织造,其中纱线y2占织带主体的纱线总量为q,且5%≤q≤60%。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织造过程中,每条路数的纱线y1的织造角度存在差异,每条路数的纱线y2的织造角度存在差异。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织造成圈夹边弹性织带及其织造方法,其中弹性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带身区和夹边功能区,所述带身区由纬编圆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内部空心的圈形结构,所述夹边功能区包括内层面和外层面,内层面和外层面之间形成夹层腔体,内层面和外层面均由纬编圆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圈形结构,内层面和外层面与带身区为一体织造成圈形成,所述带身区包括均为圈形结构的内表层和外表层,该内表层和外表层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为带身区的纱线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分别连接内表层和外表层,或者连接部为单独的纱线用于连接内表层和外表层。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织带裁剪位置缩根、抽根的问题,提升舒适性。技术研发人员:甘茂林,林佳龙,张鑫鳌,陈道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润信弹性织物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