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

发布日期:2024-09-03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申请涉及针织面料,特别涉及一种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现有的防切割服面料在设计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局限性。具体而言,这些面料主要聚焦于防割性能的卓越性,导致面料质地硬挺,缺乏必要的柔软度和灵活性,进而影响了其折叠性能和穿着舒适度。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硬挺的面料不仅给穿着者带来了沉重和不...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申请涉及针织面料,特别涉及一种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背景技术:1、现有的防切割服面料在设计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局限性。具体而言,这些面料主要聚焦于防割性能的卓越性,导致面料质地硬挺,缺乏必要的柔软度和灵活性,进而影响了其折叠性能和穿着舒适度。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硬挺的面料不仅给穿着者带来了沉重和不舒适的体验,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穿戴者的活动范围和工作效率。2、相关技术中,对于防切割、耐磨面料的研发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多层材料的复合叠加、层压、粘合等手段进行织造,例如:3、公开号为cn22076378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弹涤纶布,包括涤纶布,涤纶布包括耐磨面料层、透气面料层、防水面料层、防滑面料层、弹性面料层、透气孔、无尘抗菌层、防水透气膜和防割面料层,涤纶布顶面为防割面料层,防割面料层底面固定设置有耐磨面料层,耐磨面料层底面固定设置有透气面料层,透气面料层底面固定设置有防水面料层,防水面料层底面固定设置有弹性面料层,弹性面料层底面固定设置有无尘抗菌层,无尘抗菌层底面固定设置有防滑面料层。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提升涤纶布的防滑性能,但该面料层数多,层间连接性不好,不耐用。4、公开号为cn217495468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割耐磨服装,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亲肤层,面料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透气层,透气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层,防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割层,防割层上混纺有若干个防割绳,防割层的上表面均匀且固定连接有若干耐磨块。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对较为尖锐或者锋利的结构进行抵御,但是面料多层硬挺,不适用于日常服装长时间穿着,而且服装功能单一,不足以面对其他外部环境。5、因此,目前防切割服面料研发应追求防护性能与穿着舒适性的双重平衡,面料的柔软度和折叠度能支持穿着者灵活运动,除了防切割性能还需要复合防寒、防火、防水等其他防护功能,以及复合透气、抗菌、防臭等其他舒适功能。技术实现思路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3、一种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所述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为三维针织结构,所述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采用针织线圈纬向成圈的织造工艺编织成形,所述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从外到内分别为外层、中间层、里层;4、其中,所述外层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由弹性连接纱线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由保暖功能纱线、抗菌功能纱线、防臭功能纱线中的其中一种功能纱线编织而成。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维针织结构基于双面提花结构,以实现所述外层和所述里层编织引入不同的纱线,形成两种不同肌理的面料结构。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的规格范围为200d至600d。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的规格为350d。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连接纱线为中弹锦氨包覆纱。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与所述功能纱线的线圈数量比例为1:1。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纱线为涤纶花式钩编纱,所述涤纶花式钩编纱为绒纱结构,所述绒纱结构包括股线主干、以及所述股线主干上的睫毛状绒毛。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涤纶花式钩编纱的规格为150d。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采用双针床电脑横机或四针床电脑横机进行制备。13、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4、(1)本申请提供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摒弃了传统后道工艺中的缝合、压合和热熔剂粘合等复杂步骤,仅通过线圈间的自然连接和紧密的编织纱线实现双层结构的紧密结合,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面料的整体稳定性,还极大地减少了分层的风险,使得面料在保持柔软特性的同时,具有极高的整体性;15、(2)本申请提供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通过精心设计的三维针织结构,将里层和外层的功能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需复杂的附加工序,这种简洁而高效的生产方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面料的生产更加简便易操作;16、(3)本申请提供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在防护性能上表现出色,得益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的运用和面料结构的紧密编织,同时还具有柔软、透气和舒适的特性,非常适合日常穿着,无论是户外探险还是城市生活,都能提供全方位的防护与舒适体验。技术特征:1.一种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为三维针织结构,所述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采用针织线圈纬向成圈的织造工艺编织成形,所述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从外到内分别为外层、中间层、里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针织结构基于双面提花结构,以实现所述外层和所述里层编织引入不同的纱线,形成两种不同肌理的面料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的规格范围为200d至600d。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的规格为350d。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纱线为中弹锦氨包覆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与所述功能纱线的线圈数量比例为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纱线为涤纶花式钩编纱,所述涤纶花式钩编纱为绒纱结构,所述绒纱结构包括股线主干、以及所述股线主干上的睫毛状绒毛。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花式钩编纱的规格为150d。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采用双针床电脑横机或四针床电脑横机进行制备。技术总结本申请关于一种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涉及针织面料领域。本申请提供的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整体厚度适中较小,面料的柔软度和舒适度较好,透气,防护效果较好;摒弃了传统后道工艺中的缝合、压合和热熔剂粘合等复杂步骤,仅通过线圈间的自然连接和紧密的编织纱线实现双层结构的紧密结合,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面料的整体稳定性,还极大地减少了分层的风险,使得面料在保持柔软特性的同时,具有极高的整体性;通过精心设计的三维针织结构,将里层和外层的功能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需复杂的附加工序,这种简洁而高效的生产方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面料的生产更加简便易操作。技术研发人员:丛洪莲,姜菲,贺海军,蒋高明,牛浩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6

针织结构柔性防护功能复合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