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和应用的制作
发布日期:2024-09-03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申请号: | 申请日: |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
发明(设计)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代理人: | ||
地址: | 国省代码: |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
微信咨询: |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 文件下载: |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涉及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和应用。、尼龙的加工温度范围宽、抗冲击性好、耐磨性能优良,应用十分广泛。向尼龙中加入碳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等改性剂,是提高其力学、耐热等性能的有效方法。碳纤维作为一种耐高温、力学强度高、模量大的纤维材料,广泛应用在尼龙、聚碳酸酯... | ||
相关服务: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 ||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涉及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和应用。背景技术:1、尼龙6的加工温度范围宽、抗冲击性好、耐磨性能优良,应用十分广泛。向尼龙6中加入碳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等改性剂,是提高其力学、耐热等性能的有效方法。碳纤维作为一种耐高温、力学强度高、模量大的纤维材料,广泛应用在尼龙、聚碳酸酯等高分子材料中,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力学强度和导电等性能。2、增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界面结合性能。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可以引入功能性基团、聚合物分子链,提高碳纤维与高分子材料之间的相容性,使碳纤维具有更好的增强作用。授权公告号为cn109468843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在碳纤维表面接枝羟基封端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将羟基封端超支化聚合物对碳纤维接枝改性,提高了碳纤维与树脂之间的浸润性和粘结性,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但是该专利没有提高碳纤维的比表面积,与超支化聚合物的接枝位点较少,不利于接枝反应。技术实现思路1、本发明解决了碳纤维与尼龙6之间的相容性较差,以及尼龙6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不佳等问题。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3、步骤(1)、将碳纤维与氢氧化钾共混,置于电阻炉中,氮气氛围中煅烧,冷却后水洗,在烘箱中100℃烘干6h,得到高比表面积碳纤维;4、步骤(2)、向装有冷凝回流管的烧瓶中加入浓硝酸、高比表面积碳纤维,加热进行酸化,冷却后加入水进行稀释,过滤后水洗,烘箱中100℃烘干6h,得到高比表面积酸化碳纤维;5、步骤(3)、向烧瓶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4,4'-磺酰基二(苯甲酸酯-5-氨基苯甲酸)、吡啶、亚磷酸三苯酯,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反应,冷却,将溶液倒入甲醇中析出沉淀物,抽滤,依次用水、乙醇洗涤,烘箱中80℃烘干6h,得到超支化聚芳砜酰胺;6、步骤(4)、向烧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高比表面积酸化碳纤维、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n,n-二异丙基乙胺,进行活化,然后加入超支化聚芳砜酰胺,进行反应,抽滤,依次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洗涤,烘箱中80℃烘干6h,得到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碳纤维、氢氧化钾的比例为1g:(3-4)g,煅烧温度为800-900℃,时间为2-3h。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酸化时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2-4h。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4,4'-磺酰基二(苯甲酸酯-5-氨基苯甲酸)、吡啶、亚磷酸三苯酯的比例为1mol:(2-2.3)mol:(2-2.3)mol。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反应的温度为90-110℃,反应时间为4-6h。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高比表面积酸化碳纤维、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n,n-二异丙基乙胺、超支化聚芳砜酰胺的比例1g:(0.8-2)g:(1.5-4)g:(1.2-3.5)g。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活化时的温度为20-30℃,时间为30-60min;反应的温度30-45℃,时间为1-2h。13、进一步的,所述4,4'-磺酰基二(苯甲酸酯-5-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工艺为:14、在冰水浴下,向烧瓶中加入二氯甲烷、1mol:(2-2.2)mol:(2-2.2)mol的4,4'-磺酰基二苯甲酰氯、3-羟基-5-硝基苯甲酸、三乙胺,室温下反应10-15h,旋转蒸发,水洗后产物在乙醇中重结晶,然后将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并加入甲醇溶剂、四氢呋喃溶剂、pd/c催化剂,通入氢气,反应8-12h,过滤后将滤液旋转蒸发,水洗后产物在乙醇中重结晶,得到4,4'-磺酰基二(苯甲酸酯-5-氨基苯甲酸)。结构式为:。15、进一步的,以上制备工艺得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在尼龙6中的应用:将100重量份尼龙6、3-20重量份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0.2-0.5重量份抗氧剂在密炼机进行熔融共混,出料,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中模压成型,得到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16、反应机理:本发明的4,4'-磺酰基二(苯甲酸酯-5-氨基苯甲酸)含有两个羧基和两个氨基,在吡啶、亚磷酸三苯酯的催化体系中,发生自缩聚反应,得到含有砜基结构的超支化聚芳砜酰胺。17、本发明利用氢氧化钾对碳纤维进行刻蚀,提高了碳纤维的比表面积,经过硝酸酸化后,有利于提高表面羧基的含量,提供更多的接枝位点,进一步在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n,n-二异丙基乙胺的催化体系中,碳纤维表面大量的羧基与超支化聚芳砜酰胺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提高与超支化聚芳砜酰胺的接枝率,从而在表面接枝了大量的超支化聚芳砜酰胺,得到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碳。18、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对尼龙6进行共混改性,碳纤维表面接枝的超支化聚芳砜酰胺含有聚酰胺结构单元,与尼龙6的聚酰胺结构有很好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碳纤维与尼龙6之间的相容性,改善了碳纤维在材料中的分散性,使碳纤维具有更好的增强作用,有利于提高尼龙6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19、本发明在碳纤维表面接枝的超支化聚芳砜酰胺具有支化网络分子链,其含有的酰胺键可以与尼龙6发生氢键等相互作用,在尼龙6基体中形成氢键交联网络,对尼龙6有很好的增韧效果,明显提高了材料的冲击韧性。同时超支化聚芳砜酰胺含有耐高温的砜基结构,可以提高尼龙6的热分解温度,表现出更好的耐热性能。技术特征:1.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碳纤维、氢氧化钾的比例为1g:(3-4)g,煅烧温度为800-900℃,时间为2-3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酸化时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2-4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4,4'-磺酰基二(苯甲酸酯-5-氨基苯甲酸)、吡啶、亚磷酸三苯酯的比例为1mol:(2-2.3)mol:(2-2.3)mo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反应的温度为90-110℃,反应时间为4-6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高比表面积酸化碳纤维、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n,n-二异丙基乙胺、超支化聚芳砜酰胺的比例1g:(0.8-2)g:(1.5-4)g:(1.2-3.5)g。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活化时的温度为20-30℃,时间为30-60min;反应的温度30-45℃,时间为1-2h。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4,4'-磺酰基二(苯甲酸酯-5-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工艺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4,4'-磺酰基二苯甲酰氯、3-羟基-5-硝基苯甲酸、三乙胺的比例为1mol:(2-2.2)mol:(2-2.2)mol。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工艺得到的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在尼龙6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100重量份尼龙6、3-20重量份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0.2-0.5重量份抗氧剂在密炼机进行熔融共混,出料,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中模压成型,得到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和应用,本发明将碳纤维经过氢氧化钾刻蚀、浓硝酸酸化,再与超支化聚芳砜酰胺进行接枝反应,得到高比表面积改性碳纤维。对尼龙6进行共混改性,碳纤维表面接枝的超支化聚芳砜酰胺含有聚酰胺结构单元,与尼龙6的聚酰胺结构有很好的相容性,提高了碳纤维与尼龙6之间的相容性,改善了碳纤维在材料中的分散性,使碳纤维具有更好的增强作用,有利于提高尼龙6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超支化聚芳砜酰胺具有支化网络分子链,并且含有耐高温的砜基结构,可以提高尼龙6的力学性能和热分解温度。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军,毕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奥森制动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3
- 上一篇:具有持续温控效果面料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 下一篇: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方法及聚乳酸色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