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的制作方法_中国专利数据库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4-09-03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设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主分类号: 分类号: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国省代码: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543646或【点此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点此下载】请正确填写本页网址和接收邮箱
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针织抽条组织,是秋冬针织服装常用到的一种组织结构,是双面编织物的基本组织,它是由正面线纵行和反面线纵行以一定的组合相间配置而成,通常根据其组织内坑条的组成方式可分为规则性坑条和不规则性坑条。规则坑条是指底面的坑数一致的组织,如:×,×,×坑条,不规则坑条...
相关服务: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背景技术:1、针织抽条组织,是秋冬针织服装常用到的一种组织结构,是双面编织物的基本组织,它是由正面线纵行和反面线纵行以一定的组合相间配置而成,通常根据其组织内坑条的组成方式可分为规则性坑条和不规则性坑条。规则坑条是指底面的坑数一致的组织,如:1×1,2×2,4×4坑条,不规则坑条是指底面的坑数数目不一的组织,如:4×2,3×6坑条。这种抽条组织有着罗纹结构的弹性,独特的竖条外观,在很多服装中可用到,如秋冬的毛衣、保暖内衣以及衣服中的领子和袖子,用途十分广泛。2、但由于坑条编织方式的特点(上下单边线圈数量差异)及单边存在平针的原因导致其结构松散,十分容易变形,特别是织造成品经过多次洗涤和穿着后横向形变会变大,影响服装的尺寸稳定性。之前市场上常用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大圆机原有的氨纶输送轨道喂入纱进行共同编织,通过氨纶的收缩弹性稳定织物的尺寸稳定性,但这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氨纶纤维属于一种高收缩的弹力纤维与其他原料有着极不相同的收缩率,在织造过程中,随着抽针线圈的增多其所受的张力远大于主体纱线,使得其可能会造成成圈不畅而脱圈露出表面形成露丝露白影响抽条组织的质量和美观度。对此需寻求一种合适的且抗形变的能力好的抽条组织,提升现有针织坑条面料尺寸不稳定性。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形变能力好、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以提高面料的保型性,且其组织结构简单,容易操作。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3、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采用针织双面机将主纱线和副纱线进行织造而成,所述主纱线在参与织造的上织针和下织针上交替编织且全部成圈形成凹凸坑条结构;所述副纱线在参与织造的上织针上和主纱线一起编织形成双线线圈,在下织针上不编织;所述凹凸坑条结构是由上织针抽针-下针织成圈所形成的凹坑和上织针成圈所形成的凸坑组成,所述上织针抽针间隔的针数等于抽针的针数。4、如上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所述上织针的抽针为间隔1针抽1针,所述主纱线的编织结构单元依次为上织针成圈-下织针成圈-上织针抽针-下织针成圈;所述副纱线的编织结构单元依次为上织针成圈-下织针不编织-上织针抽针-下织针不编织。5、如上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所述上织针的抽针为间隔2针抽2针,所述主纱线的编织结构单元依次为上织针成圈-下织针成圈-上织针成圈-下织针成圈-上织针抽针-下织针成圈-上织针抽针-下织针成圈;所述副纱线的编织结构单元依次为上织针成圈-下织针不编织-上织针成圈-下织针不编织-上织针抽针-下织针不编织-上织针抽针-下织针不编织。6、如上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所述主纱线与所述副纱线采用的纱支粗细相同。7、如上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所述主纱线和副纱线均采用50s/2纱支。8、如上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所述主纱线的进纱纱长为28.5cm/50针,所述副纱线的进纱纱长为10cm/50针。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10、通过在原有抽条组织内垫入一条副纱线和主纱线一起编织以稳定织物的横向尺寸,使得上织针织出的抽条面的横向变形变小,抽条组织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其组织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技术特征:1.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其特征在于采用针织双面机将主纱线(1)和副纱线(2)进行织造而成,所述主纱线(1)在参与织造的上织针(3)和下织针(4)上交替编织且全部成圈形成凹凸坑条结构;所述副纱线(2)在参与织造的上织针(3)上和主纱线(1)一起编织形成双线线圈(5),在下织针(4)上不编织;所述凹凸坑条结构是由上织针抽针-下针织成圈所形成的凹坑和上织针成圈所形成的凸坑组成,所述上织针(3)抽针间隔的针数等于抽针的针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织针(3)的抽针为间隔1针抽1针,所述主纱线(1)的编织结构单元依次为上织针成圈-下织针成圈-上织针抽针-下织针成圈;所述副纱线(2)的编织结构单元依次为上织针成圈-下织针不编织-上织针抽针-下织针不编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织针(3)的抽针为间隔2针抽2针,所述主纱线(1)的编织结构单元依次为上织针成圈-下织针成圈-上织针成圈-下织针成圈-上织针抽针-下织针成圈-上织针抽针-下织针成圈;所述副纱线(2)的编织结构单元依次为上织针成圈-下织针不编织-上织针成圈-下织针不编织-上织针抽针-下织针不编织-上织针抽针-下织针不编织。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纱线(1)与所述副纱线(2)采用的纱支粗细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纱线(1)和副纱线(2)均采用50s/2纱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纱线(1)的进纱纱长为28.5cm/50针,所述副纱线(2)的进纱纱长为10cm/50针。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采用针织双面机将主纱线和副纱线进行织造而成,主纱线在参与织造的上织针和下织针上交替编织且全部成圈形成凹凸坑条结构;副纱线在参与织造的上织针上和主纱线一起编织形成双线线圈,在下织针上不编织;凹凸坑条结构是由上织针抽针‑下针织成圈所形成的凹坑和上织针成圈所形成的凸坑组成,上织针抽针间隔的针数等于抽针的针数。该抽条组织的抗形变能力好、结构稳定,能提高面料的保型性,且其组织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技术研发人员:赵李刚,林锦腾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福丰纺织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3技术公布日:2024/7/25

一种结构稳定的抽条组织的制作方法